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海派大宅門裏的如煙往事(1)
Charlie Chan
資料提供者
2015年6月3日

上海八大望族舊事遺址

 

「仍然住在祖宅洋房裏的連1%都不到,那些名門望族的後代幾乎都在那個年代被掃地出門。後來最潦倒的,在路邊看自行車。豪門盛衰是非常具體的故事。每個大宅門同每個歷史名城一樣,都有自己的滄桑巨變。」《上海望族》作者宋路霞如是說。

 

李鴻章家族——丁香花園不是李家的產業

 

李鴻章家族,世稱晚清第一家。他們祖籍是安徽,發跡卻在上海灘。

 

打從李鴻章1862年率領淮軍殺到上海算起,李家在上海已經生活了一個半世紀,整整七代人之多。李鴻章本人雖然沒有在上海久住,但他在上海卻留下了影響深遠的事業。上海成了洋務運動的重鎮,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中國通商銀行、華盛紡織總廠等均在上海紮根。李家的生活軌跡也高密度地隱匿於上海梧桐樹下的洋房裏,成為了世人口中的傳奇。

 

如果說半條華山路都是李家的,也不為過。華山路原本是一條對付太平軍的運兵道,也許李鴻章因此對之情有獨衷吧。

 

位於華山路699號的枕流公寓住過很多名流,李鴻章的小兒子李經邁便是其中之一。李經邁在上海西區做房產生意沒有失敗過,傑作之一是上海灘一流的高層公寓——枕流公寓。該公寓的六層和七層就是他的住宅,中西合璧的風格。李經邁去世後,兒子李國超把包括枕流公寓在內的所有房產都賣了,去香港,再轉美國,從此就沒有回來過。現在的枕流公寓被譽為文化名人樓,住過很多名人,如周旋、孫道臨、沈柔堅等等。

 

但凡寫到華山路849號丁香花園的文章都說這是李鴻章為姨太太丁香建造的花園,但李家後人都說「根本沒有丁香這個人」、「丁香花園不是李家的產業」。真正的李家豪宅是位於華山路長樂路口的一棟三層西班牙式洋房,是李經邁為其母莫氏造的。解放後房子長期歸氣象局使用。

 

位於華山路江蘇路口的長寧區衛生學校裏的一棟灰白色洋房當年是李鴻章侄孫李國芝的房產,曾辦過俱樂部,開過賭場,號稱「小開李的花花世界」。從學校沿江蘇路方向延伸,有好幾棟豪宅都是他的,可惜靠近江蘇路延安路路口的花園洋房在造高架時拆掉了。

 

李鴻章的大兒子李經方曾任駐英公使、駐日公使。他的英國太太住在安慶路。兒子李國燾很有出息,兼通中外文史,當過上海郵政局局長,生前住在富民路182弄的裕華新村裏。

 

威海路重慶北路口的儲能中學過去是一處大花園豪宅,李鴻章的侄子、清末雲貴總督、蔡鍔的老師李經羲最後的15年就是在這裏度過的。當年門口有巡捕把門,院內有100多名傭人,路邊候著成排的馬車和汽車,不是一般的威風啊。

 

這是一處很出人才的老房子(目前僅剩沿威海路邊的一排)——李經羲的大兒子李國松是著名藏書家、國學家;二兒子李國筠曾任廣東省省長。李經羲的孫子輩中也出了兩位著名人士,一位是前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另一位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老院長、工程院院士李道增,他們小時候都在此大宅院裏生活過。

 

聶緝椝家族——在黃浦江畔興旺起來

 

黃浦江在上海的版圖上走了個彎彎的「3」字,在它繞過陸家嘴,折向東去的北岸,即現在的許昌路、楊樹浦路、遼陽路、霍山路一帶,從前是個很有名氣的地方,因為清末有一任道台的家園及其主要的家族企業,均坐落於此。

 

道台名叫聶緝椝,他是曾國藩的小女婿,也是李鴻章在滬大辦洋務時的得力幹將。聶緝椝很能幹,離開家鄉湖南衡陽才14年,就成了上海灘的「黨政軍第一把手」,而黃浦江還真是聶家的福地。

 

聶緝椝最早是住在江南製造局內的,後來搬到了霍山路上的花園洋房裏。花園方圓不足三畝,如今是教苑賓館和霍山路小學的所在地。另一處聶家花園位於遼陽路亞明燈泡廠的馬路對面,由五幢三層高的紅磚洋房和一個花園及網球場組成。現在擠滿了民居。

 

聶公館的西北方向是一塊聶家捐獻的地皮,當年工部局在上面造了一所聶中丞華童公學。學校現在叫市東中學。

 

離聶公館不遠的黃浦江邊屹立著聶家的骨幹企業——恒豐紗廠,五組廠房雄壯異常。這家中國最早的大型紗廠之一,設備全是當時英國最先進的紡織設備,建國後改為了第三絲織廠。

 

聶家老太太曾紀芬與宋家老太太倪桂珍同為基督徒,每週在同一個教堂(景靈堂)做禮拜,久之成了好朋友。兩位老太太做禮拜需兒女陪同,倪老太太由其小女兒宋美齡陪同,由宋子文開車接送;曾老太太就由小女兒聶其璧或幾個兒媳陪同,時間久了,兩家小姐和媳婦開始互往走動,宋美齡也成了聶家的常客。1923年聶家最小的女兒聶其璧結婚,經聶母與宋母商量,邀請尚在閨閣中的宋美齡小姐充當儐相,宋美齡爽快地答應了。

 

那天,宋美齡穿了一身漂亮的衣裙來到了聶家,還帶來了一串珍珠項鍊。也許,那時的宋美齡尚不習慣珠光寶氣的打扮,或許那串珍珠項鍊已久不使用,在聶家對鏡梳妝時,竟一下吧珠線扯斷了,珍珠撒了一地,惹得滿屋人都蹲下身幫他撿珍珠。待珍珠擺弄停當,才陪新郎新娘到花園去拍照……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