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北大女烈士林昭,柔情感性的反抗者
Bob Choi
資料提供者
2015年9月30日

北大女烈士林昭柔情感性的反抗者

 

 潘維庭

 風傳媒

  

上世紀60年代,在反右運動中下獄的「北大才女」林昭,8年獄裡她以血書控訴當局迫害,年僅35歲即遭祕密槍決。多年來她一直被視作激進、革命性格極強的剛烈女子,不過歷史學者傅國湧挖掘出她柔情的一面。他說她愛攝影、愛跳舞、愛貓,也主動追求過當年一同被捕的蘭州大學學生顧雁,但被顧雁以「二人相濡以沫,未來將相忘於江湖」婉拒。

 

香港明報報導,傅國湧日前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談「林昭和她的時代」,他分析,林昭處在一個暴力革命的時代,「只有階級打倒階級」,雖然林昭早年對此非常嚮往,但骨子裡與時代牴觸,「注定被那個時代拋棄。」

 

林昭1932年出生於蘇州,留英的父親曾任國民政府的蘇州吳縣縣長。早年林昭傾心共產革命,不顧母親要她赴美留學,17歲時投考「革命搖籃」蘇南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參加土改農村隊,深入蘇南農村,寫下大量報導。

 

1954年,22歲的林昭考進北大中文系新聞專業,立志做「毛澤東時代最好的記者」,她參加詩社、擔任校刊編輯,十分活躍。不過3年後的反右運動,她因為支持同學張元勛的大字報「是時候了」被劃為右派,又因發表長詩在「右派學生」顧雁等人的刊物《星火》、成立「青年戰鬥聯盟」等行逕,被以「陰謀推翻人民民主專政罪、反革命罪」入獄,1968年被祕密槍決。

 

在獄中她被拒予紙筆,就刺破手指以血為墨,在牆、被單、衣服留下大量文章與詩歌;她曾寫過〈上人民日報書〉,批判當局為了「維持極權統治與愚民政策」,在「深刻奴性」下竭盡神化毛澤東;她為文質問:在眾人不惜犧牲、不避流血下,是否能在「血泊之中」建立起一種「自由的生活」?她經歷了自己口中描述的「地獄中最最恐怖最最血腥的地方」,遭槍決後12年才得到平反。

 

傅國湧10年前開始研究林昭,蒐集大量資料編成《林昭之死》一書。他認為,林昭公開發表的文字和私人書信有巨大差異。在北大時林昭燙頭髮、穿碎花裙、愛喝小酒,還被室友舉報為「小資產階級情調」。「林昭不是政治反抗者,而是帶有強烈生活性的敘述者,她批判和反抗是感性、直覺、審美的,而非理性、政治的。」

 

傅國湧曾訪問過顧雁,他說顧雁是林昭被捕前來往最多的男子,當時林昭主動追求顧雁但被他婉拒,顧雁透露,是因為林昭「才華橫溢,性格強勢」,他自覺配不上她。

 

2004年,獨立製片人胡杰的紀錄片《尋找林昭的靈魂》流傳網路,讓眾人認識了這位才女的傳奇人生,網路上也有數百萬被稱為「林黨」的林昭粉絲。傅國湧認為,林昭之所以成為一個「標誌性符號」,是因為她走過的路就是中國革命破產的經驗主義之路。

 

紀錄片──尋找林昭的靈魂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