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1.2.50合論
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
王懷雪
大學資深政治學者
2010年4月13日
中美兩國就人民幣的升值問題,進行了白熱化的角力。擅於政治現實主義的中共領導層,面對來勢凶凶的美國官方及民間的攻勢,當然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看來人民幣升值已成定局,問題只是程度。人民幣升值有助於美國就業率增加,似乎在美國國內也有爭論。美國的國會議員當然認為是有關係的;但是另外一派卻不是,例如四月六日的美國傳統基金會的研究員Derek Scissors(他是筆者的舊同事)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人民幣太便宜引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肯定完全錯誤。」


他進一步認為,過去十五年人民幣穩定性時,美國貿易逆差有升有跌;但是當人民幣升值時,貿易逆差反而上升;05至08年,人民幣升值了兩成,但美方逆差反而增加了,由04年的1,620億美元上升至2,680億美元;而08年至今,人民幣穩定,美方的貿易逆差反而下降了。


事實上,兩國貿易順/逆差受多種因素影響,如人民的購買力、政府的稅務優惠、企業接受政府補貼的程度、銀行的免息/低息貸款以及企業的壟斷地位等不能一概而論。不過,Scissors的論述不能服人之心,他的論據對美國國會議員而言,僅是:人民幣的幣值仍然太便宜,以往的升值不夠多也。



人民幣的爭論僅是中美兩國政經關係爭論議題之一,如果將鏡頭從close-up倒退為還遠鏡,看看中美兩方建交後的發展,這種糾紛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近年來,常有人談所謂「中國的發展模式」;其中一位就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葉國華先生。他在香港電台的聲音專欄《五十年後》,似乎頗受歡迎,在他的談話及文章中就常談及「中國發展模式」的概念。過去二十年,的確中國的經濟常以雙位數字高速增長,即使在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及08年的金融海嘯時期,也可以「保八」。經濟成長幾乎為舉世之冠。


但是其實這個模式並無新奇之處,中國的發展不過是亞洲四小龍發展模式之翻版。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至亞洲經濟危機時止)亞洲有一條大龍(指日本),四條小龍(台灣、南韓、香港及新加坡)。撇除日本不論,當時四小龍的經濟增長多年來都是雙位數字的。其發展的方程式十分簡單,就是:外資+低價勞工+美國的出口市場+政治專制。有數據顯示,當時四小龍的工業產品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是輸往美國的;美國是它們的最大出口市場。南韓在八十年代中民選總統前(特別在朴正熙總統治下),台灣在蔣經國八六年容許民進黨成立前;新加坡在李光耀的管治下,以及港英在八十年中期引入間選立法局議員前,這四個地方都是政治專斷的地區或國家。強力壓制社會動亂及勞工的議價地位。


然而,八十年代中期之後,這四個地方經歷了重大的政治及經濟轉型(其中新加坡幅度較少),政治民主化、經濟高值化,其初期發展模式為中國所抄襲及模仿。


但是根本的疑問是:當時的四小龍的總人口不超過七八千萬,美國的吸力綽綽有餘。現今的中國有十三億人,相信從事工業生產不會少於四五億,比歐洲總人口還多,「世界工廠」之美譽不可能長久推持。西方世界不可能長期吸收中國價廉的消費品,而令自己「實體經濟」空洞化。這亦可能是日本經濟長期衰靡不振的最根本原因。中國的低廉產品固然是西方人廉價物品的來源,但是,不可否認地亦是西方國家就業不足的重大成因之一。


就算沒有金融海嘯的衝擊,中國的經濟發展或自願或被迫,都要轉變的。以外資及出口帶動的高速經濟發展的模式,不得不變。但是提高內需會否同樣成功,目前不能估計。更為根本的是,在中國的「官僚國家主義」(Bureaucratic statism)(黨國合體及政商合體)的體制下,以內需為主要動力的發展模式能否成功,是存有疑問的,提高佔總人口百分之七十的農民的購買力是關鍵。


                    《完》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