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選擇地區 :
2014年1月每月市況分析


《施政報告》中的房屋供應量與爾巒的劈價

 

2014年施政報告》中的房屋供應依然嚴重不足

 

特首梁振英於115日發表了2014年施政報告》,可以看到,今年的《施政報告》把施政重點放在扶貧紓困、加強教育和增加房屋土地等民生問題。《施政報告》以「讓有需要的得到支援、讓年青的各展所長、讓香港得以發揮」為主題,在扶貧和教育問題上,推出多項具體措施,政策較前務實,不乏創意。我們特別注意的,是《報告》內有關土地房屋的部份。

 

《報告》第120節說:『過去一年,政府繼續加強增加短、中、長期的土地供應,已在全港各區額外物色到約80幅面積共超過150公頃的「綠化地帶」及「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等土地,具潛力改作住宅用途並可在未來5年推出供興建約89,000個單位,協助滿足未來10年的房屋土地需要。加上先前經已物色到的土地,全港共有約150幅土地須改作住宅用途並預計在未來5年推出,以供興建約21萬個公私營單位。』能夠在一年將70幅具潛力改作住宅用途的土地增加至150幅,足夠興建約21萬個公私營單位,這是一個好勢頭。

 

《報告》第140節說:『過去5年,私營單位平均每年落成量只有約9,680個單位。根據政府已知「熟地」上已展開或將會展開的私人住宅項目初步估計,未來5年私營房屋單位平均每年落成量約有13,600個單位,增幅約四成。』我們要注意的,不僅是相對增幅,還要看絕對數字,增幅四成當然不錯,但13,600個單位是一個偏低的絕對數字。

 

《報告》第144節說:「在新的房屋供應目標下,政府的目標是平均每年提供約20,000個公屋單位和約8,000個居屋單位。換句話說,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供應,將較政府去年的承諾增加36%。政府亦會按新供應目標提供可興建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政府平均每年提供約20,000個公屋單位和約8,000個居屋單位,10年總供應便是280,000個,這和長策會建議未來10年的建屋目標相同(47萬個,公私營為六四之比,即公營房屋單位為282,000);「會按新供應目標提供可興建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那是說私人住宅單位供應未來10年為188,000個,平均每年18,800個。

 

無論是公屋每年平均20,000個,居屋8,000個,還是私人住宅18,800個,都是偏低的數字,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我們這樣說,是有道理的。

 

根據統計數據,從1980年至1989年十年,本港私人一手住宅年均供應量為29,500個;從1990年至1999年十年,年均供應量為26,900餘個;由2000年至2010年年均供應量是多少,我們一時找不到有關數據,但知期間的年均一手私人住宅吸納量為18,500個。要知道該十年大部份時間一手私人住宅是供不應求的,以此推算,它的年均供應量當高於18,500個。

 

居屋是在2002年被董建華政府停建的,之前的十三年,年均供應量為13,000伙,而公屋的供應量約為25,000伙,合共38,000伙。特首和長策會未來10 年的公營房屋每年目標既定為28,200伙,那豈不是遠較1999年至2002年期間的年均供應量小?至於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18,800伙就更有問題,它與2000年至2010年的年均供應量基本上不相伯仲,而遠遠少於1990年至1999年的26,900伙及1980年至1989年的年均29,500伙。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口還是五百多萬,中港仍遠遠沒有今日這般高度融合,國內客來港購買物業作為自住居所或投資的,仍未蔚然成風,但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已達年均29,500個,20多年後的今日,人口是700餘萬,中港一家,香港房地產市場已由本地700萬餘人的市場變成全國13億人的市場,想不到特首和長策會的建屋指標未來10年年均祇是18,800個,那是一種嚴重倒退!曾蔭權任內一手私人住宅年均供應量(約為18,500)已屬嚴重供不應求,弄到樓價狂飆,民怨四起,未來10年年均供應量若然與曾前特首的相同,那麼期間私人住宅供不應求的現象肯定祇會變本加厲,要未來10年的樓價穩定下來亦肯定是緣木求魚,弄得不好,恐怕會像過去十年般大幅飆升,難道屆時又要借助辣招去管理需求以遏抑樓價?

 

爾巒的劈價,再次暴露發展商極度看淡後市

 

新鴻基地產馬年過後於210日再度帶頭劈價賣樓。新地這次推出的元朗爾巒,首批涉及156伙,價單呎價介乎7,583元至1.24萬元,部分單位較去年3月定價低34%;綜合各樣優惠後,最大減幅為45%

 

說新地再度帶頭劈價,是因為它有前科,發生於去年107日。該日新地推出天璽181伙,先賣的60伙,整體價格劈去幾近四成。影響所及,1018日推盤的The Austin亦大幅割價促銷,與天璽爭客。The Austin首批推出的116伙,若連同折扣後計算,平均呎價為18,000元,低過同區二手樓近30%

 

九龍站天璽及The Austin所引發的樓市地震,震散了全城二手樓,部份賣家趕緊照樣劈價逃生。

 

怎樣解釋發展商當時爭先恐後大幅劈價促銷旗下的豪宅物業?我們當日認為,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他們確認2003年以來的上升浪已經終結,要趁豪宅樓價仍未大跌(跌幅至少50%以上)前散貨,更要趁早吸盡市場上所剩無多的購買力,爭取較二手樓小業主和其他發展商走快一步。如果他們認為這次上升浪仍未終結或終結而估計豪宅樓價跌幅不外2030%,他們一定不肯此刻就減價3040%逃生。我們並且認為,天璽和The Austin的大幅劈價及劈價方式已為市場價格建立新指標。自此開始,新盤勢將依循這個模式發售,爭先恐後搶客。預見這種趨勢,驚弓之鳥的二手樓賣家亦唯有加入減價促銷之列,再無當日勇。

 

新地的再度劈價賣樓,使我們對上述的看法,更加確定。

 

發展商近期爭先恐後劈價促銷旗下一手樓盤,原因不難理解:

 

1.        加辣招不會在短期甚至中期內撤消,光是BSDDSD就變相增加買家的購買成本幾近二成,加上其他利淡因素,樓價易跌難升,發展商不大幅減價,無以吸引踟躕不前的買家入市;

 

2.        2014年的施政報告可以窺見,梁振英政府正大力開拓中長期的新增土地,土地和住宅單位在未來10年會陸續大增;

 

3.        過去半年新盤吸納大量購買力,而未來新盤接踵而來,僅今年一手住宅單位推盤量就將達17,000伙,較去年增逾三成,當中新界更是供應主力,佔整體一手供應近七成。發展商早賣早著;

 

4.        屯門兩幅土地於212日截標,成交樓面呎價分別僅為2,139元及2,571元,創同區地皮呎價近12年來新低,這是土地價格大幅趨跌的先兆。發展商所落的標,價格這樣低,自是對這個趨勢早已心中有數;

 

5.        目今中美日世界三大經濟體各有隱憂,新興市場危機隱現,股匯市場震盪,已為全球經濟回升的憧憬抹上一層陰影。



 

其它每月分析
2014年7月每月市況分析 (8月5日)
2014年6月每月市況分析 (7月5日)
2014年5月每月市況分析 (6月5日)
2014年4月每月市況分析 (5月5日)
2014年3月每月市況分析 (4月5日)
2014年2月每月市況分析 (3月5日)
2014年1月每月市況分析 (2月5日)
2013年12月每月市況分析 (1月5日)
2013年11月每月市況分析 (12月5日)
2013年10月每月市況分析 (11月5日)
2013年9月每月市況分析 (10月5日)

[ 首頁 | 前 10 頁 | 1 2 | 後 10 頁 |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