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選擇地區 :
2013年9月每月市況分析


天璽及The Austin的劈價促銷泄露天機

 

天璽出售引發樓市地震

 

9月以還,市場上已陸續出現一手及二手的劈價樓盤:跑馬地服務式住宅 V Happy Valley劈價近20%促銷;屯門Harrow Hill五間獨立屋減價19%;九龍城曉薈減價17%

 

107日,新地推出天璽181伙,先賣的60伙,平均呎價28,500元,較天璽今年以來錄得的二手成交平均價平了10%左右,即供再有14%折扣,而至於各種印花稅﹝包括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發展商會回贈70%,整體價格劈去幾近四成。項目質素高,減價幅度又吸引,天璽新盤馬上招徠許多城中名人、投資者及地產代理瘋狂入票。影響所及,1018日推盤的The Austin亦大幅割價促銷,與天璽爭客。The Austin首批推出的116伙,平均呎價為22,871元,較同區二手樓造價低約10%。發展商更把補貼印花稅金額直接從樓價扣除,令總折扣高達20%,成為一手新例後折扣最高的新盤。若連同折扣後計算,平均呎價為18,000元,低過同區二手樓近30%

 

九龍站天璽及The Austin所引發的樓市地震,震散了全城二手樓,部份賣家趕緊照樣劈價逃生。

 

發展商較散戶小業主擁有遠遠更多更精確的資訊,更好的判斷力,現在幾個大發展商不約而同一致劈價散貨,與一般的散戶小業主做法截然不同。做法不同代表看法不同,發展商此刻對樓市怎看,小業主們可要好好想一下。 

 

怎樣解釋發展商近日爭先恐後大幅劈價促銷旗下的豪宅物業?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他們確認2003年以來的上升浪已經終結,要趁豪宅樓價仍未大跌(跌幅至少50%以上)前散貨,更要趁早吸盡市場上所剩無多的購買力,爭取較二手樓小業主和其他發展商走快一步。如果他們認為這次上升浪仍未終結或終結而估計豪宅樓價跌幅不外2030%,他們一定不肯此刻就減價3040%逃生。

 

天璽和The Austin的大幅劈價及劈價方式已為市場價格建立新指標。自今開始,新盤勢將依循這個模式發售,爭先恐後搶客。預見這種趨勢,驚弓之鳥的二手樓賣家亦唯有加入減價促銷之列,再無當日勇。

 

豪宅劈價就抵買?

 

看著城中名人、投資者及地產代理瘋狂入票購買天璽,腦海中不禁浮起一個問題,割價三、四十個百分點樓價的豪宅就很值得買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得計計數。先處理天璽。發展商回贈70%印花稅,對國內買家或公司買家來說,那意味著16.45%的減價,但對香港永久居民買家來說,僅得5.95%的減價。將兩者的減價加上天璽樓價(以近期同類天璽二手成交價為準)本身的24%減幅,國內買家或公司買家實際可共得40.45%樓價減幅,香港永久居民買家則可共得29.95%減幅;The Austin發展商把補貼印花稅金額(等同20%樓價)直接從樓價中扣除,加上樓價(以近期同區二手成交價為準)本身的10%減幅,無論是國內買家、公司買家或香港永久居民買家的樓價減幅均是30%。表面上,3040%樓價減幅是相當吸引的。但若果大家稍為深思,就會覺察一個盲點:對國內買家及公司買家來說,與20121026日或之前比較,現時的買家印花稅(15%樓價)及雙倍印花稅的一半(4.25%樓價),合共19.25%,是額外負擔。換而言之,在實施辣招的情況下,現時他們在港買豪宅,有理無理要先多付差不多20%,而得益者不是賣家,是政府。在扣除這個額外負擔後,天璽及The Austin買家的實際得益不外分別為21.2%10%。這個幅度的減價,大家怎看?滿意嗎?毋需我們表態,大發展商(特別是新地)發售新盤所泄露的天機(他們已私下確認2003年以來的上升浪已經終結,豪宅樓價在辣招的影響下,在未來的下跌浪中至少跌五成)已說明一切。

 

為甚麼我認為新地等發展商會估計未來樓價至少跌五成?道理很簡單,豪宅樓價最近才剛剛明顯下跌,發展商居然肯現時就劈價三、四成,不是預算未來價樓會跌五成以上,他們現時會這樣做嗎?這個五成以上的跌幅,可以是六成、七成…。如果你相信自己的估計或預測能力高於這些大發展商,並認定未來豪宅樓價跌幅少於五成,那麼劈價三、四成值得買,否則,還是少買甚至不買為妙。

 

別忘記,有了BSDDSD,豪宅賣家減價20%,國內買家或公司買家若果自己負擔兩種印花稅,與20121026日或之前的情況比較,等於他們以現時的樓價購買;減價30%,等於他們以減價10%的樓價購買;減價40%,等於他們以減價20%的樓價購買。換言之,賣方若想令買家有Y%的減價感覺,他就必須減價Y%+19.25%(為方便記憶,不妨視為Y%+20%)Y%是買家的實際得益(亦即實際樓價減幅)

 

豪宅(特別是超級豪宅)的主要買家是國內客及公司客,他們特殊處境要特別記取。

 

減價主要用回贈印花稅來代替,明智!

 

賣家減價促銷有許多方式,送稅較直接減價好:一則令人覺得樓價沒有跌那麼多;二則不是每一個買家都需付買家稅,若買家是香港永久居民,該稅可免送或少送。

 

買樓自住並不永遠正確,租樓交租有時並非錯誤

 

早前閱讀雜誌,無意中看到一位著名財經評論員給讀者的意見。他說:

 

「若有人問筆者(現在)可不可以買樓?我會問他買樓做甚麼?若不是首次置業,不是自住的,筆者會勸他不要買,沒理由在樓價已經上升10年之後的今天,高價追買。若是首次置業、自住的,筆者會問他每月賺多少錢,打算買的樓每月供款多少錢,再將每月供款的金額加多兩倍,然後看他還有沒有能力每月還錢,如果能,則不必理會將來樓價是升是跌,都可以買樓。」

 

該財經評論員的意見,與一位知名地產發展商的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該知名地產發展商認為:

 

「樓價不會天天升,自住、家人住,沒問題,不要炒樓」。

 

「過去數十年,就算在樓市最高價位入市,事後回顧,仍然覺得便宜」。

 

他們倆人的說法成立嗎?我們認為不成立。理據嘛,以前說過,現在再說一遍。

 

『樓價的長期基本趨勢是大漲小回,「就算在樓市最高價位入市」,最終亦會收復失地,這話沒錯。問題是「事後」要事隔多少年。如果你97 年摸頂買了嘉湖山莊,16年後的今日,你尚欠一、兩成購入價才可見家鄉。人生有多少個16年呀?!

 

可以選擇,當然選在樓市最低價位而非最高價位入市,錯過今次的低位,就耐心等候下次。最高價位入市,縱使「事後回顧覺得便宜」,這個「事後」,往往要等十年以上,在起初的四、五年,價位動輒跌40%65%,實在太傷痛了!如果沒有實力或耐性守,你連這種終於「覺得便宜」的卑微回顧也沒機會享受。

 

在甚麼時候買樓,時機較能力更重要!最合算是在復甦期始初買,最要命是摸頂買。根據過去的紀錄,每一個循環從復甦期始初至繁榮期頂峰,樓價至少升三、四倍;相反地,見頂回落至見底,樓價往往最低限度跌去40%。我們此刻首先要弄清楚樓價是處於循環中哪一期,是復甦期當然好,是繁榮期初階亦問題不大,但如果是繁榮期的尾聲,你還建議大家入市,豈不是把大家放在火爐上嗎?弄錯買樓時機,愈有能力,損失愈慘重!

 

香港經濟逃不過循環,上一個下跌浪,歷時6 年,報銷65%樓價,這是多麼大的血的教訓呀?如果大家認同此刻樓價接近摸頂,何不忍耐一下,等待未來的浪底再買?』

 

不管市旺市淡,時常聽到不少準買家這樣解釋他們買樓的動機:

 

        「租樓交租是代業主供樓,簡直是將錢倒入咸水海!」

 

這種說法缺乏常識和商業盤算。但很奇怪,絕少人挺身而出,指出他們看法的謬誤。天下無免費的午餐,買樓是要付代價的,一旦買樓,一筆資金(就是樓價)從此被長期積壓。對投資性質的買家來說,他所付的代價(樓價)換回租金回報;對自用性質的買家來說,他所付的代價換回免付租金。相反地,租客付出租金,但得以將等同樓價數目的那筆資金釋放出來,靈活運用。當買家還是租客化算呢?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在於他們運用資金謀取回報的能力:若果買家有能力利用所付樓價生產出較租金更高的金錢回報,那麼該買家應該當租客,當買家收租或免租是虧了;若果租客的理財能力能讓樓價生產出較租金為高的金錢回報,那麼該租客不做買家而樂於當租客完全正確。這解釋了為甚麼大家樂、麥當奴快餐、各式名牌店和許許多多的商業機構,祇願租賃而不肯買入它們拿來做生意的店舖、辦公室和廠房。

 

在樓價見頂回落之際買樓,是高價接火棒,若持貨到浪底,損失就是樓價於下跌浪中的跌幅部份(請記著,在過往半個世紀的幾次下跌浪,樓價跌幅一般介乎40%65%,從來沒見到15%20%那麼溫和的跌幅);相反地,若聰明地租樓,就可避接高價火棒,從而得以避過樓價於下跌浪中的跌幅部份,屆時自可輕鬆地於谷底接貨。


 

其它每月分析
2014年7月每月市況分析 (8月5日)
2014年6月每月市況分析 (7月5日)
2014年5月每月市況分析 (6月5日)
2014年4月每月市況分析 (5月5日)
2014年3月每月市況分析 (4月5日)
2014年2月每月市況分析 (3月5日)
2014年1月每月市況分析 (2月5日)
2013年12月每月市況分析 (1月5日)
2013年11月每月市況分析 (12月5日)
2013年10月每月市況分析 (11月5日)
2013年9月每月市況分析 (10月5日)

[ 首頁 | 前 10 頁 | 1 2 | 後 10 頁 |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