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天地有情
丘處機西遊之西渡蒙古初稿 (五)
林超英
前香港天文台台長
2020年3月17日

﹙原文發表於2020年2月17日)

 
7.     「鎮海城」至青河
 
《西遊記》:「(八月)八日 … 傍大山西行 … 西南約行三日,復東南,過大山,經大峽,中秋日抵金山東北,少駐,復南行,其山高大,深谷長坂,車不可行 … 乃命百騎挽繩縣轅以上,縛輪以下,約行四程,連度五嶺,南出山前,臨河止泊,從官連幕為營,因水草便,以待鋪牛驛騎,數日乃行」
 
這是《西遊記》的文字最難與地理方位配對的一段,描述丘處機離開鎮海城後跨越金山即今阿爾泰山脈,終點是阿爾泰山脈西南的新疆青河縣(見下),而該地與「鎮海城」幾乎同一緯度,但是原文三次提到「南」字而完全沒有「北」字,是走不到青河縣的,顯然文字有誤!經過細心雕琢「傍大山西行」之義,復在衛星圖找尋「大山、大峽」,以及注意到「金山東北」的描述,我認為原文「西南行」合理,但「東南」應修改為「西北」(這是寫地理文章很容易犯的反向錯誤),這樣的話,中秋時的位置便會符合在「金山東北」的描述,這裏離鎮海城三百多公里,走了八天,平均每天約40公里,與烏蘭巴托至長松嶺段接近,數字合理,再應用先前的選線原則為「連度五嶺」找適宜路線(見下),圖28展示全程擬定路線。
 
28        鎮海城至青河
 最初三天走向西南,是順着天然坡度從漏斗底爬上頂,三天時間與距離相稱,遇上一列向西北伸延的連綿山脈(即所謂「大山」),「傍大山」山腳行走是最優選擇,所謂「西行」是在「傍大山」的前提下講的,因此跨過山脈北端稱為「過大山」,山後正好有寛闊「大峽」,過程與修改後的文字完全配合,來到金山山腳時維中秋,位置應在北緯47°14’ 東經92°2’ 附近
 
金山地勢複雜,藉簡約文字推斷路線頗為艱難,但是考慮到馬車需盡量在河谷行走,以及理應避開金山最高部份,經過反覆觀看立體衛星圖像,得出一條跨過五道分水嶺的路線,充分利用大致東西走向的天然河谷,除了第二道分水嶺外,其餘相對好走,雖然未必完全是丘處機當年走過的每一里路,但是也許相去不遠(圖29)。
 
29      立體衛星圖像展示跨越金山擬定路線
15標記經過的五個分水嶺,右下方是冰雪高嶺
以第一道分水嶺為例,過金山路途以此山脈山勢最為嶙峋,但是可以利用溪流河道穿越(圖30),現今道路也採用了這條路線,過山後的路段配合「復南行」一句。
 
30        跨越第一嶺衛星立體圖像,大致向南望
「復南行」之後遇上「其山高大,深谷長坂」,配合跨越第二嶺的情況,先循溪流河谷「深谷」北行穿過山區,然後折向西走頗長的下山斜坡「長坂」到下一個河谷(圖31),這段路線現今沒有道路,丘處機經過時也不能行走馬車,只能靠馬隊吊起懸空上溯河谷,下山則要縛緊車輪以防俯衝下山,這是丘處機整個西遊行程最艱難的一段,此後過第三、四、五嶺有東西向河谷方便行走(圖32)。
 
31        跨越第二嶺衛星立體圖像,大致向南望
 
32       跨越第三、四、五嶺路線,北方向上
過了第五嶺行程接就接上青河支流源頭,順流走下河谷,在今新疆青河縣附近接上青河主流,這裏的流向正南,出了稍狹的山口,便離開金山的崇山峻嶺(圖33),又有寛闊濕潤平地供人馬駐紮休養(圖34),正好符合「南出山前,臨河止泊」及「水草便」的描述,注意青河過山口之後折向西南,「南出」兩字用得十分巧妙,讓後人可以準確地訂定「臨河止泊」具體位置(北緯46°35’ 東經90°20’。過山用了「四程」即四天,至此丘處機西渡蒙古的行程完成,日期為中秋後四天,即八月十九日。
 
33       離開金山下山路線,注意北方向右
34       從「臨河止泊」處回望來路
模擬立體衛星圖,大致望向東北偏北
總結
 
丘處機四月十七日離開斡辰大王帳,八月十九日抵達青河縣「臨河止泊」,用了四個月,途中走過蒙古東部的草原,先向西北後向西南迂迴穿過杭愛山山區,再迂迴走過西部乾旱地區,然後跨越阿爾泰山脈,完成西渡蒙古之旅,由於旅途涉及山中盤旋行走,部份距離難以準確計算,粗略量度全程累計約三千公里,至此丘處機已進入今新疆,準備接上傳統的絲綢之路,此後的旅程容易得多。
 
在重現丘處機的行進路線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發現《西遊記》的文字精錬準確,以最少的文字點出行程中的關鍵位置,使後人得以揣摩和反演當年的路線,令人對前人的觀察和敍事能力深表敬佩,此外丘處機出發西渡蒙古時已經73歲,以當年的簡單馬車長途跋涉,以及經歷不同生態環境而安然無恙,是不小的奇蹟。
 
鳴謝
本文部份插圖採用的衛星圖片底圖源自Google網站,謹此鳴謝。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