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屠杀百万人的叛国者,专家却说他把东北变成满清入关的「嫁妆」?
狐言论史
微信号
2023年11月25日

(原文發表於2023年11月10日)

长期以来,满清王朝的崇拜者(所谓“清粉”),一直和某些“清史专家”们,反复鼓吹一个极荒谬的结论:

就是「满清王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东北地区是满清入关的“嫁妆”」「否定满清王朝,就是否定东北地区的领土主权和法理基础」云云。

然而,中华王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始于西周初年,分封殷商王子箕子于辽河流域,后拓地至朝鲜半岛。

战国时燕国东进,占领辽东。此后秦、汉、魏、晋各朝,包括后续的慕容氏燕国,无不领有辽东地区。辽东以北的当地部族,同样向中原政权称臣纳贡,接受羁縻统治。

明朝洪武初年,明军攻灭北元政权,名将冯胜接受了北元太尉纳哈出的归降,包括其麾下的20万大军,以及囊括整个东北地区的元朝辽阳行省。

此后整整200年光阴,东北地区都是大明王朝毫无任何争议的领土。辽西辽东地区属于山东省的辽东都司治下,下设2个州府,25个卫所。

辽东都司以北的黑龙江与松花江流域,则属于奴儿干都司的治下。

众所周知,明朝灭亡后,统治中华260多年的满清王朝,源起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汗国。

到努尔哈赤这个人的生平经历,他的子孙也就是后续的满清皇帝们,在相关历史记录做了大量的删改和捏造,人为制造了层层历史迷雾。

满清皇帝大肆删改明朝史书,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将其祖先、也就是建州女真的诸多酋长们,曾为明朝臣属长达二百余年的事实抹杀。

事实上,从明朝永乐年间起,建州女真部就是明朝的羁縻土司,其首领世袭明朝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等三卫都指挥使的职务,归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

这些酋长受明朝朝廷册封,领奉诰印、受冠带袭衣,晋升官爵、更换文书,迁徙住牧,都须呈报明廷批准;其军队听从明廷征调;各级首领每年都要到京师朝贡。

“中国”一词自古以来,皆是华夏王朝的代称。宋朝人,就称自己为“中国”、宋朝国民为“中国人”。明朝人同样称自己为“中国”、明朝国民为“中国人”。

所以,包括女真各部的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在当时也是无可争议的明王朝领土,根本不是如满清遗老和清史专家吹嘘的那样,是什么「满清入关带给中华的”嫁妆“」。

努尔哈赤作为建州女真部的世袭酋长,在其父祖死后,继承了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官职,并得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信赖,

在李成梁的大力扶持下,努尔哈赤从十三副盔甲起兵,历时三十余年苦战,先后吞灭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等女真部族,屡次击败海西女真最强的叶赫部,成为拥兵数万的边境豪强。

同时,努尔哈赤和辽东李家的李如松、李如柏兄弟等都关系密切,又获封大明王朝的二品龙虎将军,也成为明朝辽东边军的得力将领。

蒙古汗国开国时的历代大汗,如铁木真、窝阔台、贵由、蒙哥等人,是真的不会说汉话,和属下汉官交流全靠翻译。

然而,这个努尔哈赤却不同,他当了几十年明朝边军的军官,还和辽东汉人、蒙古人,做了几十年的转口生意,就靠着贩卖人参、貂皮、珍珠,来维持自己那只人数以万计的庞大私兵。

所以,他除了会说女真话、蒙古话之外,可能不会说汉语么?

他甚至连汉文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也都听得津津有味,如数家珍,甚至当成了自己的军事启蒙教材。

当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起20万倭军侵攻朝鲜时,李如松奉命率辽东铁骑援朝,努尔哈赤那时也兴致勃勃,主动提出要入朝参战,称自己麾下已有8000精锐。

努尔哈赤还曾多次亲自上北京朝贡,因此得以洞悉明朝的内外虚实,

甚至可以说,不论是对当时大明王朝的风土人情,还是对明军军制军备及战斗力,努尔哈赤都已经是洞若明烛,远远强过那些坐而论道的朝堂诸公,吟风弄月的江南才子。

可惜当时整个大明朝,怕是还没几个人明白这种威胁,哪怕就算听过这个名字,也只当他是深山老林不知名的野人酋长。

当李成梁垂垂老迈,李如松意外战死,辽东李家只剩下李如柏、李永芳这等庸才当家后,

羽翼渐丰的努尔哈赤终于按捺不住勃勃野心,起兵叛明,建国称汗。

所以,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就和几百年前的安禄山起兵反唐,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中原帝国边疆的胡族武人,怀着狼子野心,率领胡汉混合的边军谋叛。

当然,这两场叛乱也有极大的不同之处,努尔哈赤是力图割据辽东,自成一国,是不折不扣的「建独分子」,不止背叛大明、而且背叛中华、否定自己历代先祖二百多年中国身份的【叛国者】!

安禄山的口号是从“清君侧”,到反唐建燕,妄想建立一个胡族统治的新王朝。

所以,“安史之乱”的主要性质,是安禄山、史思明等胡族武将,怀着个人野心,以所谓”清君侧“,即诛杀和他们有深刻矛盾的宰相杨国忠为名,发动的对唐王朝的叛乱。

安禄山攻下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后,从他这方的立场,又变成了伪燕王朝对唐王朝的王朝战争。

当然,这个短命的”燕王朝“先后换了两个姓氏,四任”皇帝“,仅仅八年就灭亡,历代史学家都绝不认可其合法性,所以历史学家一直认为这是一场胡族军阀野心家挑起的内战。

努尔哈赤为了叛国需要,推行了民族隔离性质的八旗制裹挟辽东当地的女真人、蒙古人和部分归降汉人,组建了“八旗”,统称“旗人”,和明王朝的汉人子民相区别,

使得这场明金(清)战争的主要性质,变成了国者建立的新国度,对大明王朝的侵略战争,同时也是”满洲八旗“和汉人的民族战争。

努尔哈赤通过八旗制度,打造出一个军政合一、效率极高的军事集团,集战争、劫掠、军屯于一体,在整个17世纪上半叶,也是当时整个东亚地区,最有动员力和战斗力的集团。

根据《中国军事通史》,到后金天命六年,八旗麾下已有牛录231个,男丁总数6.9万,这也正是努尔哈赤敢于挑战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底气。

萨尔浒之战,面对8.7万明军精锐、以及朝鲜军1.3万、叶赫军1万,总计十一万大军的联合征剿,

在整个政权和部族皆面临又一次“犁庭扫穴”的生死关头,努尔哈赤极限动员出超过5万战兵,2万随军民夫,妇女老人小孩无不上阵支援后勤,

而后努尔哈赤以“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连续转战,先后歼灭了杜松部3万人,马林部1.5万人,刘綎部1万余人,迫降了朝鲜军1.3万,最后只剩李如柏部2.5万,听闻其他三路明军全军覆灭,落荒而逃。

这些从全国各地调动的明军精锐的覆灭,也极大震撼了整个大明王朝上下,更成为君临东亚大陆已二百年,又经历了“隆万改革”和“万历三大征”的明王朝,瞬间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努尔哈赤和高居紫禁城九重的大明万历皇帝本是同辈人,然而此刻一个如朝阳如日中天,一个却如夕阳日薄西山。

努尔哈赤的后世子孙、清朝乾隆皇帝,在回辽东祭祖时由衷感佩:【太祖一战而王基开,太宗一战而帝业定。】将“清太祖”努尔哈赤打垮十一万明军的萨尔浒之战,和之后“清太宗”皇太极歼灭十三万明军的松山之战,并列为满清王朝成就霸业最关键的两次战役。

后金时期的努尔哈赤画像

紧接着,在开原之战、广宁之战、辽阳沈阳之战,努尔哈赤挥军西进,势如破竹,连续大胜明军,俘斩无数,几十万明军卫所兵的望风而逃,溃不成军。整个辽东地区迅速沦入后金版图。

然而,在节节胜利下,努尔哈赤被冲昏了头脑,他秉承极大的民族偏见,推行严重的民族歧视制度,在他的治下,上百万辽东汉人横遭杀戮,或被贬为奴隶。

当管辖境内遭逢天灾,粮草不济时,努尔哈赤的选择竟是“杀尽辽东『无谷』汉人”,就是不从事农耕、为八旗奴仆的汉人皆被他杀尽。因此导致人心大失,后金军被视为恶魔野鬼,所经之处,无不激起广大汉人民众的反抗。

可想而知,如果此后的后金—满清政权一直秉行努尔哈赤的这种凶暴做派,甚至连降伏做顺民的机会都不给汉人留下,那必然处处都遇殊死抵抗,绝无入主中原、君临天下的可能。

当明朝稳定了辽西战局,以辽人守辽土,筑起“关宁防线”,遏止了后金政权的继续侵攻时,又有传奇英雄毛文龙跨海远征,开镇东江,在皮岛收罗逃亡明朝军民,背靠朝鲜建立了反清基地,不时对后金的后方进行侵扰,杀戮其老弱,毁坏其根基。

 

遭到夹击之势的后金政权,一度内外交困,因此,当努尔哈赤以号称十三万的大军,受挫于宁远城下,才会愤懑发病,几个月后不治身亡,他的死和皇太极的即位,反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后金政权。否则后金政权非但不可能入主中原,甚至想要割据辽东长久存在,也同样极其困难。

那样的话,努尔哈赤作为一个短暂边疆政权的首领,其历史地位,大概也并不会同一时代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流强太多,更勿论成为《清史稿》中英明神武、雄才远略的“开国皇帝”。

清朝官方的努尔哈赤画像

当然,不可否认,努尔哈赤生教养儿子的本事,确实在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是第一流的。他诸多儿子中,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人都可进入历史一流名将,莽尔古泰、代善、阿巴泰、褚英等人同样也具有相当军事才干。

特别是皇太极这个足可进入史上第一流帝王之列的儿子,继位后革除弊政、笼络汉人,不但给老爹收拾好了烂摊子,更打造出一个当时整个东亚大陆最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和军政集团,将蒙古、朝鲜、东江一一击平,更在松山之战歼灭了明王朝最后的十余万精锐军队。

皇太极死后,努尔哈赤的另一个儿子多尔衮,趁着李闯军攻占北京、逼死崇祯帝,中原大乱,果断抓住了至多只有半个月的窗口期,

十多万八旗军大举入关,连续击破李闯军、大西军与南明政权终于建立起了满清王朝在中原统治。

 

也拜这两个儿子所赐,让努尔哈赤的历史地位,从他死时充其量与西夏李元昊相当,一个割据政权的开国枭雄,成为了所谓的“大清太祖高皇帝”。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