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好文共賞
一名議員
屈穎妍
港人講地
2023年1月20日

我離開新聞前線之後,曾在浸會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當過兼任講師,有一課新聞寫作入門是必講的,就是5個W、1個H,意思是指:Who,Where,What,When,Why,How。

 

報道新聞,不能像寫散文般虛無飄渺:「某夜,九龍一家食肆有幾十人因爭位發生毆鬥……」這種「某時某地」、「幾十人」的寫法,絕對不合格。

 

哪天、哪夜,要說清楚;九龍也要講清九龍東還是九龍西,最好有清楚街名、地名、店舖名;幾十人,是二十個?還是九十個?一個「幾」字,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沒有確實訊息,就是失敗的新聞報道。

 

有學生質疑:如果沒有官方確實數字,我們只能用個「幾」來猜測。

 

我說,少數可以數,譬如政總門前有25個示威者,25人,你在現場採訪,完全可以數出來。若數量太多,就用大概數,約300人、逾1千人……都好過說幾十、幾百人。這是新聞原則,盡量給予最清晰訊息讓大眾知道事件的5個W1個H。

 

新聞報道不能模糊,更何況會議紀錄?

 

開會做紀錄的目的,就是記下誰說過什麼?大家做過些什麼決定?誰支持?誰反對?誰棄權?誰缺席?說到底,會議紀錄就是要記下會議的What, When, Where, Why, Who, How。

 

上個月,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討論「簡約公屋」,會議紀錄是這樣的:「一名議員認為,簡約公屋項目每平方尺營運成本甚高……一名議員察悉,簡約公屋項目的營運機構須提供物業管理和社會支援……」

 

我本能地問:一名議員?是哪一名議員?紀錄中上一名議員跟下一名議員是同一個人嗎?明明討論的是一項重要房屋政策,為什麼要紀錄得像說暗號般含糊其辭?

 

原來,立法會各委員會自今屆起改變了過往「會議紀要」的具名記錄方式,全部用「一名議員」來記錄議員發言,另外,對議員投票也沒有實名的表決記錄。

雖然,會議仍有「逐字紀錄本」,但我相信一般市民不會有時間及興趣把幾小時的會議逐字逐句重看一遍,而撮要版的「會議紀要」又不具名,從此大家對議員的表現就更印象模糊了。

 

立法會秘書處說,如此改動是為了精簡、歸納和整合與會者發言重點。我又不明白,記下議員三個字的名字,不是比「一名議員」的四個字更簡潔嗎?

 

從來社會只有由封閉走向透明,沒聽過是把透明的機制回復封閉。況且,「一名議員」的紀錄,對這名發言或者提意見、疑問或質詢的議員絕對不公平。人家做了功課、提出思考,功績卻被掩蓋;有些人不發言、不討論,卻在這種大家都是「一議員」的機制下得以濫竽充數地生存。加上沒有記名投票,會議記錄不會顯示哪些議員缺席投票,外界亦不會知悉議員們對不同議題的立場,從而避過市民及傳媒的監察。

 

在一個事事問責的年代,卻沒有渠道讓市民知道該找誰問責,這制度,是進步?還是倒退呢?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