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好文共賞
棄老
屈穎妍
港人講地
2024年2月3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2月2日)

去年九月開學沒多久,社會驚現幾宗學童自殺案件,我在香港電台主持一個教育節目,於是如常請來心理學家、學者、社工剖析學童自殺問題。

 

訪談中,學者道出一個現象:社會一般較關注學童自殺,因為孩子受傷、生病、死亡往往容易觸動大眾情緒,但其實,這些年香港最嚴重的自殺問題不是學童不是年輕人,而是老人家,每年自殺身亡的個案中,超過四成半是60歲以上長者。

 

四成半,實在是一言驚醒,果然,這星期連續幾宗長者自殺個案,連社會也開始醒覺了。

 

根據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統計數字,2022年共有1080宗自殺死亡個案,當中 60歲或以上群組的自殺數字是破紀錄的,平均每天就有超過一位長者自殺身亡。

 

令人震驚的不只是數字,而是問題的隱蔽性。

 

老人家最常說:「不用管我」、「你忙你的」、「孩子要緊」、「你們先走」、「我自己搞得掂」……其實,這些話背後的心意,是不想打擾家人、不想添麻煩、不想成為負累。

 

回看今日社會,每個家庭的聚焦點都在小孩身上,大家總以為老人家看透世情歷盡風浪,自己搞得掂,於是年輕父母往往緊張下一代多於上一代,甚至擁抱下一代忘了上一代。

 

尤其這幾年,由疫情到移民潮,我們看到很多不同形式的「棄老」畫面。

 

新冠最嚴重那陣子,大家窩在家中互不相見。有朋友從前天天幫忙接孫仔放學、下午茶、再帶他回家做功課、幫忙做飯、等兒媳放工回來才離去。

 

疫情來襲,本來幫忙的父母忽然成了家人眼中的大毒菌,兒媳禁止兩老接放學、上他家,政府也叫大家不要跨家庭聚會,於是,兩老足足大半年沒見過孫仔、沒上過兒子家。

 

一場新冠,看到身邊好多老人家都忽然衰老,躲在蝸居,不敢外出,沒了社交,沒了活動,人一下子像老了十年。

 

有次我跟媽媽到酒樓飲茶,那店是用手機掃碼點餐的,我好記得當時媽媽感慨地說:「以後你不帶著我,我連茶都唔識飲了!」

 

數碼鴻溝,又是另一個令老人家覺得被世界遺棄的一環。

 

好多人說,學嘛,用些簡單智能手機,或者參加社區搞的班,學懂了,就可與時並進,與下一代溝通。

 

說這種話的人,因為未曾老去。

 

有些老人家不是不求上進,而是只想用回從前的步伐、方式去生存,學了一世、做了一世,老來隨心所欲一下不可以嗎?為什麼不懂用智能手機就要被趕盡殺絕?叫老人家學用手機跟年輕人Whatsapp?為什麼不叫年輕人學習跟老人家傾談,遷就他們慢下來的步伐?

 

這幾年,香港老人問題還有最致命的移民潮,年輕人攬著孩子、丟下老父母遠走他鄉的故事比比皆是,連前立法會議員陳淑莊也親自示範拋棄多年相依為命的老媽,自己移民他方去。

 

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但我對這數字沒半點自豪感。長壽要與生活素質成正比才是好事,見太多長壽而不能自理的個案,家人辛苦,最終壓力爆煲,演變成悲劇。

 

2039年香港將會有近三分一人口是長者,如此驚人數字,如果沒有相應的安老、護老及敬老的政策,這三分一人口將衍生大量社會問題。

 

每個人都會成為別人的上一代,善待老人家,就是善待將來的自己。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