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好文共賞
噤若寒蟬
屈颖妍
港人講地
2024年7月13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7月10日)

 

可有想過,描寫南宋名將岳飛的《滿江紅》或新疆民謠《百靈鳥》在香港電台會是禁歌?又能否想像,上海樂團、東北雜技團的演出是不適宜在香港出現的「共產主義娛樂」?

 

那不是想像故事,那是真實歷史,發生時間只是距離今天不遠的四、五十年前,那是香港被殖民年代的政治審查,英國人訂出來的千奇百怪規矩,簡直可以當獵奇故事來看,咁都得?沒錯,咁都得,而且是白紙黑字寫明的法律,行之有效好多年。

 

所以,「噤若寒蟬」這四個字,是一句成語,是一種現象,更是一個時代。

 

不過,《噤若寒蟬》今天也是一本新書,作者是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吳海傑教授,日前聽他為一班資深傳媒人分享研究香港政治審查史的歷程,大家這才驚覺,原來我們對自己這片曾被殖民的土地認識太少,從此,我們要為下一代留下歷史廣傳更多。

 

吳教授的新書《噤若寒蟬》副題為「港英年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1842-1997)」,看此副題,就明白為什麼我說「噤若寒蟬」其實是一個時代,因為享受慣自由的我們,完全想像不到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那些我們今天掛在嘴邊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創作自由、藝術自由……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此書是吳教授2022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的一本學術專著中譯本,內容主要是透過解密歷史檔案,去詮釋香港的自由到底從何而來。當西方輿論不斷批評今日香港自由收窄,當好多香港人以為我們享受的自由是英國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此書中一頁頁解密檔案卻讓大家看到截然不同的風景。

 

大家一定沒看過的第一個異象,就是滿布「X」「O」甚至留白的報紙,這裡指的,不是開天窗,而是一段報章報道中,會無端端出現好多XXX、或者一連串空格、點點,或者直接寫著「被檢去」、「全文被檢查處抽起」等等的古怪版面。

 

原來,1920年至1940年,正值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的動盪時代,港英政府針對華文報紙特別進行每日預審,立法與司法部門只用了3分鐘,完全不需辯論,就通過了一項《緊急情況規例條例》,授權港督可制定審查、控制和取締出版物,並成立了一個「香港報紙檢查處」的部門,所有報紙每日排好版、做好紙樣後,要把報紙送審,才能付印。

 

由於那年代沒有電腦排版,排好版的紙樣很難再重新修改,於是,報道中若有被「檢查處」刪去的部分,老總只能抽起字粒,用X、O或方格代替,於是就出現印出來的報紙偶然會有奇形怪狀的留白。

 

那年代報紙不多,故這個香港新聞檢查處主要是由一名叫劉子平的副華民政務司領導,帶著兩個全職新聞檢查員,每天由下午4時開始開工,輪班工作到凌晨1點半,細讀所有華文報紙新聞稿的每行每字。

 

原來,香港的新聞曾經沒自由到這程度,那到底幾時開始英國人慢慢放手,把自由送給香港人?甚至讓新聞自由到可以如《蘋果日報》那樣散播謊言的呢?下回分解。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