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社會眾生相
太平洋這座小島上,美國的核廢料“棺材”正在開裂
鐵血老蔣
2021年4月16日

混娛樂圈久了,大家都會明白一個套路:

當一個明星爆發醜聞捂不住的時候,那就再爆出另一個明星的醜聞。

這時圍觀群眾就會屁顛屁顛衝過去吃瓜,第一個明星的醜聞也就無人關注了。

沒想到,這樣一個套路,如今被套在了排放核污水上。

4月13日,日本宣布將向大海排放福島核災難的核污染廢水,一時引起了各大媒體的口誅筆伐。

可是誰能想到,就在幾天之前,濃眉大眼的美國也核洩漏了!

最近,我國的吉林一號衛星有重大發現,美國放射性污水池洩漏情況被抓拍。目前美國佛州將馬納提縣提升了警戒狀態,在污水池的周邊居民也離開了,按照佛州州長表示,污水池建築隨時可能崩塌。

雖然不像核電站爆炸那麼嚴重,但也能解釋為啥日本人核污染海水美國人能那麼淡定了。

而且事實上,美國可是首先向海洋傾倒核廢料的,在核污染海水方面,美國人可謂“經驗豐富”。

日本人倒的那點核廢水,和美國相比就是個弟弟。

1

美國人核污染海洋的事,要從二戰末期說起。

二戰中,美國雖然靠著兩顆原子彈贏得了戰爭,但也對原子彈的威力心驚不已。

▲美國本土核試驗

特別是蘇聯原子彈計劃取得進展之後,充滿危機感的美國人開始研製威力更強大的核武器——氫彈。

但是氫彈的威力遠超原子彈,再像原子彈那樣在本土搞核試驗,已經不現實了,必須找一個新的試驗場。

新的試驗場首先要滿足不在本土,其次四周還要空曠平坦,最後保密性還要強才行,這樣的地方要么是沙漠、要么是海洋。

於是美國人盯上了不久之前從日本人手中奪取的馬紹爾群島。

該群島自1947年起被聯合國交由美國“託管”,美國承諾等到合適的時候就把主權交還給當地人。

▲馬紹爾群島位置

當地人那會也覺得自己在不久後就終於能拿回屬於自己的土地,還相當信任且感激美國人。

但他們沒想到,美國做的事比任何一個侵略殖民他們的人更加過分。

美國人仔細考察了一番後,認為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洋流穩定,最適合作為核武器試驗場。

▲比基尼環礁

比基尼這個名字聽著熟不?沒錯,就是比基尼泳裝那個比基尼。

選定了地方,1946年2月,美軍的工程部隊就浩浩蕩盪地開上了比基尼環礁。

比基尼環礁本來有一群原住民,他們自給自足,與世無爭。

但千百年來的平靜,被美軍的到來打破了。

美軍不但開始建設核試驗設施,還把原住民們召集起來開始傳銷洗腦:

我們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準備在這裡進行一項“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轉變成使全人類受益的計劃”,你們需要搬家!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原住民哪裡願意搬家呢?不過在美國的軍艦和大砲面前,他們的抗議毫無用處。

就這樣,原住民們搬到了240公里外的Rongerik環礁上,這裡沒淡水沒魚,沒樹沒草,生活十分困難。

比基尼人原以為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能回去,但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面臨的會是怎樣的一個怪物,就算搬遷到240多公里外,也並不意味著安全。

1946年3月,比基尼環礁的水下​​核試驗“十字路口行動”開始,當時為了測試核武器對戰艦的破壞力,美國從日本投降的艦艇中拉來了大量軍艦,連日本海軍旗艦長門號都位列其中。

▲被原子彈炸過之後的長門戰列艦

在軍艦上,美軍還放了大量的豬、羊、老鼠等活物,就是為了測試核爆對生物的殺傷力。

這次計劃不同於以往的秘密實驗,由於不久之前,丘吉爾剛剛發表了鐵幕演說,冷戰開始,美軍為了展現核武器的威力,便公開試驗地點和時間,並且允許媒體來現場採訪。

一時間,比基尼核試驗的報導鋪天蓋地的在世界各國宣傳。

目的嘛,無非就是炫耀武力,嚇唬蘇聯。

7月25日,一聲巨響過後,一個高速膨脹的火球在引爆點出現,並在水下產生超音速的液壓衝擊波,將附近的船艦龍骨扯開;同時衝擊波將直徑150米範圍內、共二百萬噸海水及海沙噴上半空,並形成一道高1800米、寬610米、厚91米的水牆。

水牆以圓盤狀向外擴散,最後在氣壓逐步回升後方告消失。

這場核爆炸的驚人規模震驚了世界,這也使得比基尼島瞬間聲名大躁。

正好當時法國設計師設計了一款由兩塊布組成的泳衣,取名比基尼,鋪天蓋地的比基尼核試驗報導還是讓這個設計師蹭了一波熱度。

至此,比基尼和核武器一個在服裝界炸開了花,一個在比基尼環礁炸開了花。

劇烈的爆炸已讓遷居的原住民驚慌不已。沒有資訊、沒有報紙,他們只能聽信美國的“謊言”:

“不會有事的,這會是造福全世界的計劃。”

他們盼望著試驗早點結束能夠返回家園,但三年又三年,隔三差五的核爆也預言著更大的噩夢,在一步步向他們逼近。

1954年,為了應對蘇聯氫彈實驗成功,美國人決定在比基尼環礁引爆一枚威力更大的氫彈——喝彩城堡(Castle Bravo)。

這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氫彈,當量600萬噸。

但是,美國工程技術人員犯了個錯誤,算錯了這枚氫彈的當量,爆炸後美國人才發現,當量達到了1500萬噸!是原先預計的2.5倍!

爆炸瞬間,所有人都傻眼了,這枚超標氫彈直接炸飛了所在的小島及其附近的兩座小島,留下了一個寬近2000米,深達80米的大坑。

▲爆炸直接炸沒了兩個島

由於當量計算錯誤,美國人設立的安全距離和禁航區完全不夠,附近的居民以及在海上作業的各國漁船也沒有疏散。

附近的日本漁船“福龍丸”號首當其衝,船員全部得了急性放射病,在回港後幾天先後死去。

處在輻射範圍內的馬紹爾人也都被西邊天空突然出現的火球嚇呆了,當地居民回憶時說到:

“1954年3月1日,早晨醒來時看到天空中升起了兩個太陽——除了真正的太陽外,另一顆是從西邊升起的:它從明亮的橘色變成粉色,然後消失了。”

很快,天空中卻突然飄起了放射性巨大的“核雪花”。

附近島上的一些好奇的孩子,還用手抓起“核雪花”來把玩,還有的甚至把這輻射值爆表的毒物往嘴里送。

在比基尼環礁附近有人居住的島嶼上,有的地方鋪滿的“核雪花”甚至達2厘米厚。

災難很快降臨,島民開始出現嚴重的輻射症狀,如嘔吐、腹瀉、頭髮脫落、皮膚灼傷等。

核爆後,數十名周邊島礁居民在短時間內因癌症、白血病等疾病喪生。

▲皮膚灼傷的兒童

而明知輻射量超標的美國並沒有進行任何救治措置,甚至任由這群原住民自生自滅。

甚至,美軍還追踪這些島民的各項生命體徵,以此來記錄核輻射相關不良影響,把這些人當成了試驗品。

美國首席醫學科學家羅伯特·康納德的報告上曾有著這麼一段話:

“島上居民的居住地,能提供最有價值的人類生態輻射數據,可以追踪不同放射同位素從土壤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測量攝入量將很有意思。”

測量毒素進入人體,變成了“有意思”的事?!這和731部隊有何區別?

其中一部分人,還跟隨美軍到達美國芝加哥的實驗室。

他們被送進一個裝滿各種輻射探測器的鐵屋內,做著各種檢查和測試。

從數據中美國人看到了核武器的巨大殺傷力,但美軍卻一點消停的意思都沒有,之後的核試驗更是一個接一個。

直到1958年,美國才停止了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

在12年中,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試驗。這個數字雖然在美國的1054次核試驗中只佔一小部分,但馬紹爾群島經受的爆炸當量卻達到了實驗總當量的80%。

▲圖源自水印

如果按照爆炸當量來計算,這相當於在這12年間,每一天就有一枚威力大於廣島原子彈的核武器扔到了馬紹爾人的頭上。

這些核試驗給這個平靜秀麗的島國留下了巨大創傷,自然生態環境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壞:大量魚類死亡、珊瑚褪色、藻類大量繁殖……

根據美國研究人員的測定,馬紹爾群島一些島嶼的累積輻射劑量已經超過了發生核洩漏事故的切爾諾貝利和日本福島。

▲這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是氫彈留下的彈坑

70年代,馬紹爾人終於返回故土,但很快發現,這塊土地“有毒”了,充滿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放射性物質。

女人總是經常性流產,就算生下來了,孩子的先天畸形率也大增。

而甲狀腺腫瘤、白血病等幾乎成了馬紹爾人的常見病。

可憐的馬紹爾人走上了漫漫索賠路,1988年,國際法庭判美國應向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支付23億美元,但美國國會和美國法院均拒絕該項判決,僅支付了400萬美元,就打算“息事寧人”。

又經過十幾年的訴訟,馬紹爾人終於在2001年獲得了1.5億美元的賠償金。

但是這1.5億美元,連清理島嶼表面的核輻射都不夠。

或許,從1946年美軍登陸的那天起,比基尼島就已沒有了未來。

2

美國拒不認賬的理由是,在馬紹爾群島建國前,美國已經對核試驗基地進行了清理。

的確,1977至1980年間,美國派了4000人去清理核試驗場。

不過美國人沒想到的是,美國人自己也中招了。

參與清理的人,其中數百人此後出現嚴重健康問題,包括癌症、骨骼問題、孩子先天缺陷等。

一看清理這麼危險,美國人就開始敷衍了事了。

那清理出來的核垃圾和受污染土壤怎麼辦?總不能運回國處理吧?

正好,旁邊有個核試驗造成的大坑,扔裡面正好!

▲核武器造成的兩個大坑

於是,美軍將受污染的土壤以及其它放射性廢料傾洩在由核爆造成的深坑里,一共扔了超過8.8萬立方米(相當於35個奧運會標準泳池)的放射性土壤和垃圾,其中的钚含量足以致命。

最過分的是,裡面還扔了130噸來自美國內華達州一個試驗場受過核污染的土壤!

好嘛,你自己國土的核污染土壤不埋自己國家,埋到外國去,這波操作簡直666。

然後,美國人用45厘米厚混凝土將深坑密封成了一個“穹頂”。

而這個刺眼的穹頂,被當地居民稱作“墳墓”。

不過這個“穹頂”根本沒有打算長期使用。隨著近年來地震活動、海平面上升,穹頂開始出現裂縫和缺口,核廢料隨時有被直接排入海洋的危險...

面對核廢料填埋場穹頂洩漏的風險,聯合國秘書長面對媒體,對太平洋島國的一系列生態危機表示極度擔憂,美國存放核廢料的“棺材”馬上就要開裂了。

馬紹爾群島的官員曾要求美國政府解決,但被拒絕了。

美國官員稱,穹頂位於馬紹爾群島的土地上,因此是馬紹爾政府的責任。

“這怎麼會是我們的責任呢?”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希爾達·海涅忿忿不平地說道:“我們不想要它,我們也沒有建立它,裡面的垃圾不是我們的,是美國的。”

馬紹爾居民也非常不滿,質問:“如果美國能讓人登上月球,他們為什麼不能清理我的島?”

為什麼不能?非不能也,而不為也。

距離洛杉磯8000公里的馬紹爾群島對於美國人來說實在太遠了,又無利可圖,美國自然不願意去搭理。

3

除了漠視馬紹爾群島的核污染,美國還把大海當成了垃圾場,肆意排放核污染物。

2020年,英國記者喬恩·米切爾在梳理了1.2萬頁的美國政府文件後,出版了新書《毒害太平洋》。

該書中的相關資料顯示,美軍向太平洋傾倒了2900萬公斤芥子氣和神經毒劑等化學武器,以及454噸的放射性廢料。

特別是美國曾於70年代在大西洋的18個地點拋投56000多個核廢料集裝箱和密封罐。

要知道固體核廢料比核廢水的放射物濃度更高,污染性也更強,雖然絕大部分都是採用了密封桶儲存核廢料的方式,但那些裝核廢料的鐵桶卻並沒有做耐腐處理,時間一長,鐵桶就會在海水的浸泡和腐蝕下破損。

如果是投在了數千米深的深海中,那麼海水的水壓可以直接將鐵桶壓爛,核廢料還是會洩漏到大海中。

除了肆意傾倒核廢料外,對於海洋的破壞,美國可謂是毫無底線,各種化學毒液、生化廢料、農藥、固體廢棄物等等皆一倒了之。

美國軍方曾於2005年承認,他們在1944年至1970年間,共向海洋傾倒了6400萬磅(約2.9萬噸)神經毒氣和芥子氣毒劑、40萬個化學毒劑爆炸物,及超過500噸放射性廢料。

這種肆意污染海洋的行為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破壞。

因為這些污染,部分海獅的癌症發病率史無前例地飆升,有近25%的成年海獅都患有癌症。這種污染的影響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都難以消除。

4

看來,日本的做法,顯然是得了美國的真傳,不愧美國的親兒子。

而美日在核污水與核廢料的排放方面,用“一丘之貉”來形容並非誇張。

雖然中國某些公知和某些科普賬號一遍遍地說日本的廢水沒有危害,但看看美國的雞賊操作就知道了:

嘴上支持日本排放核廢水,回過頭來就禁止日本食品進口了。

反手一記耳光,打得日本暈頭轉向。

真是明面哥倆好,背地裡捅刀的“好兄弟”。

污染老手美國顯然知道核污染的危害,而美國自己有過黑歷史,也就不好再對日本的行為說什麼。

畢竟,一個極不負責的美國,怎麼可能斥責一個同樣不負責的日本呢?

 

 

 

 

文章來源:真言社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