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紐約時報給《流浪地球2》差評的背後,暴露了什麼?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3年2月23日
 (原文發表於2023年2月15)
 

《流浪地球2》已在香港上映。本人於春節假期之後來到大灣區,儘管工作繁忙,仍爭取時間連續看了《流浪地球2》兩次,鄭重推薦港人一定要看。

這部長達173分鐘的影片,性質是科幻和冒險,由郭帆導演,主要演員包括吳京、劉德華和李雪健。本人自從少年時已醉心於科幻小說。多年前從閱讀劉慈欣的《三體》開始,留意到內地掀起了一片科幻小說創作的熱潮。真正稱得上是殿堂級的科幻小說其實不多。香港也曾經有過一些科幻小說出品,倪匡的衛斯理系列曾在小範圍風靡一時,但天馬行空,妙想天開,幻想太多,科學太少,砂石俱下,瑜不掩瑕。香港只有一本《地球末日拯救隊》,大約十多年前出版,比較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面世更早而在概念上和《流浪地球》異曲同工,本人認為頗堪一讀。

科幻不能以科學成為幻想的附庸。科幻一定要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幻想,包括對事物發展的邏輯預期,需要作者有天文地理和數理化生等自然科學方面的理解,依據和考慮。科幻作品要能夠吸引讀者,一定要有科學層面的可信性,能夠有代入感,同時離不開一定要有寬宏的主題和博大的胸襟,能夠引發受眾無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讓觀眾和讀者腦洞大開,在受眾面前展開絢麗的場景,在感官和思維兩方面都被撼動。人類對大自然奧秘的終極考慮,就是生與死的問題,就是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地球的前途在何方的終極考量。科幻小說要能夠取得受眾的共鳴,離不開這世紀之問和終極之思,一定要緊緊抓住這個主題,同時要基於現實,反映現實,思考現實。《流浪地球2》能夠直擊核心,正是做到這一點。

我們知道,太陽系的壽命只有90億年,如今已經過去一半,只剩下45億年的時間。大限來到時,太陽將會燃燒殆盡,在這之前整個太陽系的萬有引力崩塌,包括地球在內的九大行星圍繞太陽孤獨地轉個不停的場景將會終止,大陽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直至灰飛煙滅,隕石四散,這就是地球和月球的末日,也是太陽系的終極末日。

《流浪地球2》的故事展開,承接上集流浪地球的一些未能夠說得清楚的細節,進一步有系統性地解釋,同時加進有關人類基因圖譜,數字化和人工智能,以物質和能量互換以延續生命,有近乎靈魂再生飛向遠方的平行時空的概念隱藏在內。這需要我們對自然科學有相當深度的認識才能夠體會到。

《流浪地球2》故事的背景,是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唯有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避開月球由於引力失靈快將要爆炸,同時被地球吸力導引快將撞向地球,造成地月混成一體,同歸於盡。人類為了尋找新的家園要在月球布置大量核爆裝置(包括核裂變和核聚變兩種裝置),讓月球的軌跡偏離地球。同時需要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的推進器,挪動地球被太陽吸住的萬有引力,脫離太陽系,向外太空進發,流浪在宇宙之間,尋找新的家園。宇宙流浪之路危機四伏而前途未卜。為了拯救地球和延續人類,流浪地球時代的人,不論老少,不論種族,不論國籍,團結一致,挺身而出,爭分奪秒,殫精竭思,共同行動。這裏面有幾個概念在影片中表達出來,十分重要。第一就是有關父母子女之間血濃於水的無限親情,第二就是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間的存亡絕續,上一代為了下一代不惜犧牲,第三就是國際間忘掉種族矛盾和國籍差別,共同攜手,無分你我,為人類的將來尋找出路和生路。這三個方面的道德高地,都和中國的傳統優秀文化息息相關,脈脈相通。第一就是家族觀念,第二就是世代相傳,第三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都是高屋建瓴,令人深受感動的高尚情操,超越了一般對於拍攝電影只求視聽的觀和音,只為捕獲官能感受上滿足的範疇,而是給予人們無限的想像空間,提升人們深藏的道德良知。

劇中不論主角或配角,不論特效或特寫,不論剪接或音響,劇力萬鈞,可以說是無懈可擊。其中有很多細節,值得我們反覆推敲。筆者如果時間許可,還打算再看兩次。影片對於人物的刻劃十分飽滿,尤其對年青一代充滿激情和渴望。例如笨笨和朵朵,還有郝曉希,這三個女生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現在和將來的力量,拯救地球不單是男生單方面性別的責任,在男女之間取得平衡。有些台詞令人感到印象深刻。例如:「這麼重要的發言要我來嗎?」這是人際間偉大的謙虛。「這裏哪次的發言不重要?」這是國際間偉大的平等。「我方是告知你們,不是徵求貴國的意見!」這是明確的反霸權警告。又例如:「我相信會再次看到藍天和鮮花,掛滿枝頭」,和「我選擇希望!」,雖然十分溫馨和平常,但充滿飽滿的張力,在十足的情節和畫面的烘托底下,令人感到十分震撼。

80多年前,上世紀的三十年代,美國曾經掀起科幻小說的熱潮。當年也是美國在電力,鋼鐵和汽車(正確叫法是自動車的)的突破性發展和推動下引發出一場科技創新的革命,為戰後美國一躍成為超級大國作鋪墊。當年美國的科幻小說熱潮,正是這方面的反映。中國的科幻小說熱潮,比較西歐和美國雖然落後了接近100年,現時方興未艾的科幻熱潮,代表着中國自主創新科技推動新時代新征程的龐大力量。歷史潮流浩浩蕩蕩。從這個角度看,除非別有用心,凡是客觀公正看待歷史潮流進程的人,不可能不對《流浪地球2》有深刻正確的反省而作出全面充分的肯定。

早前紐約時報對《流浪地球2》的差評,從反對中國,嫉妒中國,敵視中國的角度出發,是純粹的競爭思維,以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為前提,反對中國的家庭親情觀念,世代相傳觀念和命運共同觀念。錯誤的前提,得出荒謬的結論。紐約時報近年的表現,實在令人感到失望。

大國博弈發展到今天,充分說明戰爭與和平之間,共贏和制裁之間,拯救和殺戮之間的兩條道路,兩種觀念和兩個前途之間的對抗已日趨明顯,黑白分明。我們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流浪地球2》的紐約時報所謂影評後面所代表的地緣政治和中美對抗的現實意義,將會恍然大悟。建議香港市民不論是任何年紀還是不同世代,都應該到影院裏看《流浪地球2》,起碼一次。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