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二千年前的歷史人物馬援伏波將軍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4年4月26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4月4日)

今天介紹一位西漢末年和東漢初期的歷史人物:馬援伏波將軍。他有不少名句流傳千古,例如聚米為山、馬革裹屍、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等豪情壯語,2000年後的今天仍然膾炙人口。
 
根據史書(《後漢書》)記載,馬援(字文淵)生得高大威猛(身高七尺五寸),膚色精緻,肌理分明,眉目如畫。他有創造精神和超人智慧,南征北討,開疆拓土,贏得彪炳戰績。他以高尚品德,文韜武略和家國情懷而流芳百世,名垂青史,十分難得。
 
馬援生於公元前14年,死於公元後49年,活了63歲,在2000多年前可謂相當長壽。他南征北討,屢立戰功,最有名的就是「不打內戰,只打外戰」,奠定有漢一代的輝煌歷史。
 
馬援祖籍河北邯鄲,後來向西遷徙到陝西扶風。王莽篡漢時,他身為漢臣亡命北地,投奔涼州的隗囂,定居洛陽。後來隗囂叛漢,馬援為光武帝劉秀謀劃,往來遊説,力圖盡量避免內戰。建武8年馬援46歲,他幫助光武帝親征隗囂。他聚米為山,分析形勢,決定進軍途徑,使光武帝得以順利平定隗囂,結束內戰。馬援堅決維護漢朝道統不打內戰,遂成歷史佳話。其後他南征北伐,開拓隴西和隴右一帶(即今天的河西走廊和陝甘寧地區)的疆土。馬援55歲時出任伏波將軍,領兵南下嶺南,直抵越南北部(當時稱為交趾),取得勝利,安撫邊陲。史書記載馬援行軍所至,為郡縣修治城廓,穿渠灌溉,造福百姓。他2000年前的文治武功如此顯赫,細思極敬,筆者拜服之至。
 
清代的愛國志士徐錫麟(鑑湖女俠秋瑾是他的紅顏知己)有一首名為「出塞」的七言絕詩:「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他援引了1900多年前馬援伏波將軍「馬革裹屍」的豪言壯語,穿越接近二千年的歷史長河,互相輝映。
 
筆者翻查史家鄭觀應對中國歷史上各朝名將的月旦評,他有以下的說法:「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合;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悉」。他提到以下的名將,包括春秋時的孫武,漢朝時的馬援,唐朝時的李靖,宋朝時的岳飛,明朝時的戚繼光。這些名將「無不通書史,曉兵法,知地利,精器械」。這真是精闢的論述,筆者認同史家之筆,堪稱五體投地。
 
據說馬英九到陝西參觀訪問時或會專程到馬援伏波將軍的墓園,緬懷一番。不論他此行是否屬實,更不論他能否把馬氏宗祠族譜一直追溯到2000年前的馬援將軍,值得留意和吟味。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