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中國經濟從「雁行」到「蛙跳」的關鍵是什麼?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4年6月3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5月30日)

發展經濟學有所謂雁行模式和蛙跳模式。簡單來說,中國改革開放頭30年(1978-2008),採取傳統發展經濟學的雁行模式,跟隨前行者有秩序地往前飛,發達國家就是領頭雁。2008年後,美國不樂意見到逐漸被趕上,掉過頭來兇相畢露。過去16年,中國的經濟發展策略,逐漸改為蛙跳模式。這兩種模式之間的分別,現在回顧起來,關鍵在認識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唯一正確的出路。
 
跟隨先行者悄無聲息地超越,現在證明此路不通。中國現已構築起龐大的經濟體系,怎樣在美國主導的打壓下持續發展?要自力更生,力求自給自足,做到在非常時期的極端環境下也可以純粹依靠內循環發展。但這還不夠。需要考慮在全球化已不可逆轉的環境下,尋求自身在國際專業分工領域的位置。
 
在頭3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的發展策略是不可以關起門來,要在全世界範圍和國際經濟的演化緊密相連,要開放市場,引進外資,引進技術,引進管理。中國各產業部門通過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績,隨後就需要有技術方面的大躍進,追蹤前沿的創新技術,尋找嶄新高質的突破點,提升自身的生產力,不可以再跟隨領頭雁,讓它繼續帶方向帶節奏。客觀事實也證明不可行。美國一覺醒來,十分忌憚中國的發展,不可能讓中國迎頭趕上。
 
今天,中國在個別技術領域仍然落後於美國、日本、英國、德國、荷蘭、法國、俄羅斯,甚至瑞典等個別北歐國家。現在中國面臨可能會被西方封鎖打壓制裁的不利環境(這是底線思維),中國的新興產業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同時,需要考慮怎樣以蛙跳的方式,爭取突破性的發展空間,避免被美國採取敵對措施阻礙了中國產業和外國產業進行正常的技術交流、引進和借鑒。這就需要有新質生產力的支持。
 
中國的短板和瓶頸的突破點,是以專用機器設備和標準化器件為基礎,將生產線的中下游不同環節分布於全球不同地方。這是目前主導世界的所謂福特主義技術分布範式。不少西方國家在這方面行之有效。例如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客觀上造就了美國、台積電和荷蘭的ASML,關鍵是規模效益,缺點是產品和工藝流程單一化,在生產增值鏈的某一關鍵環節可以雄霸一方,但不能夠適應多樣化的需求,不能夠延伸到中下游去。新質生產力在微電子、萬物互聯、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高新前沿技術的發展,有其效率特性,要把規模經濟和範圍效益互相結合。中國的實體經濟相當扎實,能夠發揮福特主義的優點,同時可以克服它的缺點。正因為這樣,內循環自給自足,工業生產製造一條龍全覆蓋,中國可以做到實體經濟各環節從原材料開發到產品完成以至全球銷售都能夠基本銜接,這種運作模式不假外求。但同時也要通過「一帶一路」走出去,結合金磚集團和全球南方國家共同發展。中國式全球化模式可以讓中國產業系列和企業類別能夠做到多樣化的生產和消費、供應和需求的內外雙循環,以市場消費需求的信息(數據),主導供應生產的方向,增強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促進中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在雁行和蛙跳之間的過渡性選擇,現在中國發展經濟的方向已經十分明顯。一方面既要齊頭並進(雁行)的發展格局,另一方面更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蛙跳)並為此投入巨大資源。目前全球大多數區域經濟(例如北美自貿區和歐盟)並不真正具備進入這個領域的經濟規模和社會基礎。反而中國在理論上有條件做到。關鍵是要避免生產製造金融化和空洞化,要強調金融經濟老老實實服務於實體經濟,而不是倒過來。要避免走上美元霸權華爾街的錯誤道路。以錢賺錢固然容易,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最終一定失敗。
 
中國經濟今後發展的方向,還是一方面要堅持引進發達國家的成熟技術和產業向外擴散轉移,另一方面要能夠依靠自主創新技術的顛覆性和前沿性,做到通訊、運輸、交通等基礎建設基本齊備,有足夠的生產規模和能力向全球推進,開拓新的市場。這樣做,才能夠持續有序地以跨越式(持續蛙跳,不只一次兩次)的方法進入新領域。
 
總而言之,金融虛擬經濟基本上是資本投機主導型的經濟,不可「誤墮塵網中,一去30年」。中國強調新質生產力,就是要把重點放在生產製造主導型的經濟,是維持經濟繁榮、確保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唯一合理的方向,是擺脫經濟發展桎梏(中等收入陷阱、後發優勢衰減、人口紅利消失)的必由之路。筆者的理解,這是新常態2.0,在這之前的階梯式技術進步和生產率逐級提升的潛力快要耗盡之時,新質生產力為中國新時代的列車及時「加油」。
 
迄今為止,筆者已經就新質生產力的6大元素在人力資源、土地利用、資本集聚、能源開發和動能維持這5個方面,簡單介紹過一得之見。最後的一項元素,關於資源整合,不日再談。
 
本文參考了日本經濟學家赤松要和小島清的雁行理論和對外直接投資理論、有關後福特主義的論述以及盧荻、夏春、楊德龍等內地經濟學家近期對新質生產力的論述。筆者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不但不是舊瓶裝新酒,將來更可以是中國新經濟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從實踐中來,估計將來有更多學者專家們珠玉紛陳,精彩可期。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