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大灣區人物話當年 – 緬懷鄧蔭南
關品方
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智庫首席顧問
大灣區洲港國際創科引聯平台總裁
七十年代香港學生運動老友群成員
2019年11月26日

﹙原文發表於2019年7月31日﹚

 

筆者的祖父關添是廣東南海九江人 。100年前,從鄉間到廣州做生意,累積經驗後闖香港,在尖沙咀開燒腊店,供應給九龍半島一帶的食肆,平時做各式燒味,冬天兼營臘味。他子女眾多,幫助他經營生意的,主要是我大伯和家父。爺爺一生愛國,為大伯取名南國(字志南),希望他效法鄧蔭南; 為家父取名志國(字景初),希望他有志於報效國家。大伯出生於1911年,當年武昌起義推翻滿清;家父出生於1916年,已是中華民國初創之時。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家母在鄉間侍奉祖母,家父到九龍協助祖父為生意奔忙。他每天清晨騎自行車運送鮮豬到工場,午間運送燒味到酒樓和自家的店面,還要在櫃台上當值把燒味斬件做零售。聽他說,當年的生意做得紅火很賺錢。有次為了趕貨,一邊吹著口哨一邊飛快地踏車衝過十字路口,差點沒被汽車撞倒捲進車底輾斃。他說如果那次意外不幸死掉,就沒有我們5個孩子。還有就是在櫃台上他把燒肉叉燒等斬件出售時,有好幾次斬破手指頭鮮血直流,還想著要不讓客人看見趕快把染血的食料包好匆匆交付,被客人發現喝止之余,事後還會被我爺爺責備。當年的九廣鐵路,總站就在店前,人流暢旺。來到香港的內地人(主要來自廣州佛山,南海番禺順德,東莞中山新會,寶安惠州潮汕,就是現在的大灣區各城鎮集群),他們為追求美好的生活努力打拼,歲月如歌,充滿憧憬。八年抗戰,為了躲避日寇的侵略,到港的男人會得申請“夫寄紙”,讓鄉間的妻子憑證來港,家庭團聚。家母(胡淑珠)在香港淪陷前及時抵達,當年才21歲。翌年我爺爺操勞過度,在戰亂中撒手塵寰。我大伯和家父,兄弟兩人遂扛起家業。大伯在抗戰期間參加東江縱隊,藉著做生意掩護身份做通訊員,帶運物資和保護要人,絡繹省港途中,來往日占淪陷區不知多少次,最後終於失手被捕,聽說被押往東南亞戰場做苦工,從此下落不明。世美堂家族其他成員也各遭磨難,失蹤的還包括我姑夫和堂房叔伯(其中更有被賣豬仔遠赴非洲的)。國難當前,國破家何在?無國何以家為?為國犧牲值得。家父家母二話不說,把關家胡家兩邊同輩所有家庭的上下老小凡是要照顧的,都一肩挑起。戰後一無所有,一切從頭再來。

上文提到的鄧蔭南,1846年生,廣東開平人,家父說他和爺爺有過交往。因排行第三,且參加革命時年事較高,人們稱呼他鄧三伯。開平公學堂及檀香山華文學院肄業,早年到檀香山謀生,後經營農場和蔗園,成為當地的富商。他性情慷慨,樂於助人,深得華僑和當地人民敬重,與孫眉(孫中山兄長)志趣相投,交往甚密。1894年結識孫中山,加入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次年返香港,參與籌劃廣州起義,但機密為叛徒出賣,陸皓東等被捕(後壯烈犧牲)。鄧蔭南避居港澳,一方面聯絡日本志士宮崎寅藏,在廣州做清軍的策反工作;另一方面協助陳少白、李紀堂等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1900年,鄭士良、黃福等發動惠州起義;鄧蔭南與史堅如等擬在廣州發難響應,失敗後匿居屯門。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在寶安組織武裝響應。民國成立後,鄧蔭南先後參加討伐袁世凱、護法運動、討伐陳炯明等軍事行動,反對軍閥,擁護共和。1922年陳炯明舉兵叛變時,他財政上支持在永豐艦上抗擊叛軍的孫中山,並在開平發動民軍救援。鄧蔭南歷任新安民軍總監督、開平民團總長、開平縣長、孫中山總統府咨議等職。1923年病逝於澳門,孫中山追贈他為陸軍上將,隆重治喪,並為遺像題詞:愛國以命,愛黨以誠。家不遑顧,老而彌貞。

相比起鄧蔭南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等有名有姓的革命者,有更多的無名英雄,百年來浴血抗敵,保家衛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今天香港有小部分人,狂言緬懷他們沒有經歷過的那些苦難日子,不懂得國家積弱則國人必被輕賤的顯淺道理,立場顛倒,渾忘民族氣節,令人扼腕浩嘆。如果不願意做中國人,大可移民他往,去自己鐘愛的別國生活,但不要數典忘祖,一邊留港享受國家的庇蔭,一邊宣揚分裂思維,散布仇恨,制造對立,誤導港人。國難無窮,賢才易盡,當年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馬革裹屍為國捐軀,埋骨已非所期,遑論留名;是真正的視死如歸,為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他們大愛無疆,壯烈犧牲,愛國情操就體現在守土有責的志節操行。回顧起來,數十年往事都到心頭。如今家父母已離世往生,子欲養而親不在;筆者寫到這裡,止不住淚水模糊了眼睛。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