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八佰》給港人的啟示:重新培植國家意識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0年8月24日

(原文刊登於2020年8月19日點新聞)

 

後天,電影《八佰》將在內地上映。這部國產戰爭片,花了5億元,動用1500名劇組工作人員,用500天籌備,250天拍攝,所有武戲演員接受軍訓7個月,一比一還原1937年上海蘇州河北岸四行倉庫的原貌。

83年前的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全面侵華。日本軍國主義處心積慮要滅亡中國,迫使中國成為其殖民地,謀劃已久。當時揚言3月亡華,國際愕然。其時綏靖主義抬頭,無人仗義執言,遑論援手。日軍於8月13日開始狂攻上海,爆發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80萬中國軍人浴血抵抗30萬日軍。我方傷亡共30萬人,付出沉重代價,讓日本速戰速決的野心徹底落空。10月底,8師524團謝晉元率領42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戰士(聯同倉庫內留守的平民職工),奉命死守四行倉庫。我華東軍以空間換取時間,雖已成功轉移退走,但這群後來號稱「八百壯士」的官兵留下來死守,是為了引起國際注意,在即將召開的國際會議上爭取輿論支持。這兒有厚實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扛得住炮彈攻擊,有糧食和武器等大量庫存,同時它緊鄰英國租界,日軍不敢空投,更不敢扔重磅炸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場引起全球關注的「戰場直播」。

一條蘇州河,把大上海切割成兩個世界。對岸那邊是國際租界,紙醉金迷,各國的達官貴人、政經商貿等各界名流仿佛看客,騎牆觀望,最終成為慘烈戰爭的見証者。河岸這邊是八百壯士浴血奮戰。他們是日軍企圖全面占領上海最後的障礙,同時也成為中日戰爭最特殊的直播播主,體現出中國民族不屈不撓的血性,垂範千古。

八百壯士本來雜兵居多,參軍前是農民,是學生,來自各行各業,留守倉庫的工人是基層人民。民族命運把他們集結在一起,在特殊的環境下,原只想保命,面對兇殘的外敵入侵,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關頭,他們挺身而出。中日戰爭爆發前,他們都是未曾真正經歷過戰爭的普通人,未領略過戰爭的殘酷。他們將怯懦化為磅礴,從絕望變得勇敢,從迷茫蛻成悲壯。雖僅匹夫之勇,卻義無反顧,最終化身為勇者無懼的戰士。他們苦戰4個晝夜,持續100小時,瀕臨彈盡糧絕,一個個綁好炸藥、排着隊,依次大聲報出自己的姓名,逐個跳下去,用自殺的方式阻止敵人的攻擊,無人畏縮,沒有廢話,視死如歸。「弟兄們,來生再見!」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抱着炸彈從樓上跳下,虎目含淚,義無反顧。他給母親寫血書,留下「捨生取義,兒所願也」8個字。古來忠孝難兩全,無國何以家為?八百壯士最終全部壯烈犠牲,無一人臨陣脫逃,以此喚醒國魂:繼起自有後來人,十萬青年十萬軍。

在民族存亡絕續的關頭,面對敵人的瘋狂侵略,這樣浴血抵抗,捨生取義,有什麼意義?意義何在?那是因為這里是我們的家,但一群豺狼闖了進來。

八佰,是八百人的意思。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該團大多是湖北人),平日只知有家,不知有國。一場戰役,釋出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熱血愛國的精神。中華大地之所以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不管是現在的和平年代,還是之前的戰爭年代,有無數的民族英雄站出來,他們擔負了家國大義。八百壯士,向死而生,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有太多的英雄。他們身在戰爭的前方,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築起敵人無法突破的萬里城牆,守護着身後的漢土唐疆,守護着身後的妻兒爹娘。

八百壯士孤軍奮戰,明知沒有援軍到來,但卻抵擋住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圍剿。壯士們堅守陣地,已經預見這場戰役的最後結局,但他們半步不退,選擇了誓死堅守,向世界展示出中國人抗敵的勇氣和決心。不管日軍怎樣來勢洶洶,他們維持着高昂的士氣,堅定着自己的防守,一步也沒有退縮,砥礪奮進,不忘從軍時的初心,牢記入伍時的誓言,肩負着民族的使命,用鮮血和生命,守護他們熱愛的同胞和土地。

在參軍前,在戰鬥前,他們只是一個個為了生活忙碌的小人物,他們面對困難也會膽怯,面對朋友也會猜忌,可正是這些平民百姓,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他們以一腔孤勇,面對敵軍的槍林彈雨;他們用一腔熱血,噢醒同胞的赤子之心;他們靠一腔精誠,守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後人並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他們確切的姓名。一個個眼神堅定、心無旁騖、衝在第一線的好男兒,我們不知道奮戰殺敵的他們是誰,但我們知道他們慷慨赴死是為了誰。這是一段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歷史。讓我們銘記他們的犧牲,珍惜現在的和平,檢視自身的立場。面對戰亂時,他們從歷史長河中走來,待山河無恙,他們從歷史長河中消失。他們活過,為了國家,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不顧一切,戰鬥過。

國家意識,包括國家安全、國家尊嚴、國家利益和國際視野。我們不可以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同時不可以沒有民族立場。去年在香港發生的泛黃黑暴動亂,是在包括港人在內的全國人民面前,近鏡頭上演的一場由境內外敵對勢力導演的「顏色革命」,就在中國的家門口發生,受全球關注的「現場直播」。從某種意義上看,和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異曲同工。我們換取了時間,我們後發而先至,讓人民擦亮了眼睛,才有今天香港實施國安法後的安寧。這是港人的集體覺醒。

23年的來時路,驀然迴首,感慨良多,值得我們深刻反省。今後27年,來日方長,路仍遙遠。電影《八佰》在現時上映,或能讓港人及時得到較多的啟發和反省的機會,從而抬頭看路,建立國家意識,加強文化認同。關鍵之一,是要培植正確的國際視野,客觀理解中美硬核對抗的前因後果,就如同我們要深入了解中日戰爭的來龍去脈,為什麼它關係着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為什麼日本侵略中國而國人奮起抗敵,「是國家存亡絶續的生死抉擇,而不是所謂利多於弊」。香港的反對派,包括「和理非」及騎牆派,一定要立場清晰,不可含糊。絕大部分香港人,其種族身份,首先是中國人。全球華裔,在基本立場上,凡是同意中國的安全和利益大於美國的安全和利益,就都是同路人,就都是我們精誠團結、一致對外的好同事、好同學和好朋友。

當年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抗日宣言,號召全體中國人,黨政軍民,上下一心,精誠團結,誓死抗戰,保家衛國。全民一致對外,這是基本點。歷史總需翻篇,讓我們重新檢視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立場。《八佰》不會因為謝晉元率領國軍,內地就不予肯定。當前台海風雲聚集,山雨欲來,我們更應保持頭腦清醒,認清誰是我們的敵人,爭取和平統一,但強敵環飼,不排除武力統一、槍口對外,慎防內奸叛徒賣國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