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團結一致締造新香港 知難而進難在何方?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0年12月14日

84年前的今天,「西安事變」震驚中外。歷史上的大事件,往往是大轉折。當年事變解決後,國共二次合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日本軍國主義者因此感到焦慮,加快侵略步伐,部署在華北挑起事端。翌年「七七事變」後,「八一三」狂攻上海,之後全面侵華,揚言三個月內征服全中國。回望過去,前瞻未來,當前的國際形勢也是外弛內張。美軍的地緣軍事部署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海空軍不斷挑釁,拳頭揮舞,大喊大叫,捶胸頓足,製造事端,就是要北京按捺不住。美國對「台獨」勢力的支持,已撕破臉,不再掩飾,步步進迫。美國在香港搞「顏色革命」,受挫後心有不甘,仇恨入心,近日竟發展到「制裁」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得寸進尺,充滿敵意,下一步可以荒唐到何等地步?難道宣布「制裁」大約有9000多萬黨員的中國執政黨,甚至其家屬成員?這是什麼國際政治?什麼法理邏輯?總而言之,美國以中國為假想敵,在全球範圍到處伸手,硬核對抗,極限施壓,長臂管轄,以霸凌手法干涉別國內政,幕前幕後,凌厲配合,製造顏色對立,妄圖顛覆別國政權,煽動別國人民反對政府,針對別國的政黨、政府和軍隊。

香港的己庚動亂,讓港人大開眼界。美國所謂民主自由的背後,原來如此。當前的形勢是,過去12年來美國的對華政策充滿敵意,不斷施壓,步步緊迫;和當年1931-37的六年間,日本採取如狼似虎的侵華政策有驚人的相似。歷史的殷鑑不遠,香港人慣於安逸久矣,大多數市民都沒有危機意識,不知道今年7月1日之後,香港其實已進入一個歷史新階段,要求我們棄舊迎新再出發,繼97主權回歸之後,要落實第二次回歸,堅持「一國兩制」下中央對香港特區的全面治權回歸,達致文化回歸,從而最終人心回歸。

今年11月,禍國亂港搞破壞的攬炒派全面退出立法會後,形勢要求港人不破不立,破而後立,需要馬不停蹄地建立愛國護港謀建設的新隊伍,落實治權的全面回歸。傳統的親中政團、愛國愛港人士,被標籤為建制派的各類機構和領導成員,加上以行政長官為首的行政機關,已有老化的跡象,已落後於形勢;不要以為有了香港國安法就穩操勝券而不思進取。事實上,在防疫抗疫的過程中,每天都在提醒港人,香港或已病入膏肓,不及時大刀闊斧地徹底推動改革,拖上一年半載之後,恐怕為時已晚,明年某日,在新形勢之下,與泛黃黑暴不同性質的群情洶湧的民怨,或會再來,莫謂言之不預。明年立法會和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委會)的選舉轉眼將至,境內外敵對勢力正重新部署,繼續搗亂破壞,意圖否定「一國兩制」,不斷煽惑港人之心。美國和英國,還有澳加紐慫恿港人移民的圖謀不會停止。為了全方位穩定大局,亟須政治上有新思維和新面孔,停止內耗,團結一致,重新建設。今日香港,形勢迫切,可謂時不我待。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如仍然舊瓶新酒,那就脫不出舊窠臼,出不到新對策。青蛙要有借力,從溫水中一躍而出才有生機,不是危言聳聽。

港人期待97前後從內地來到香港的,或可稱之為新香港人,融入香港,甚至參政。香港是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因此特別期待有金融專業背景及人脈關係的新一代中環精英,不論什麼背景,能夠隨着新的政治形勢而崛起。這股新風如出現,有局外人樂觀其成,也有局內人不大看好。難題之一,是香港政界中人,包括功能組別的立法會議員,不可業餘從政,應採用全新的方式和手法,聯繫民眾的聯席平台,走群眾路線,貼近年輕人,普惠市民。民建聯、經民聯、新民黨、自由黨和工聯會等應分工合作,成立一個在議會內外均旗幟鮮明地愛國護港,有堅實群眾基礎的、建設和發展香港的新力量,姑且稱之為「護港建港新陣線」。這個陣線,應號召行政(公務員隊伍)、司法、立法,以至所有主要受公帑支援的NGO (機場、醫院、社福、教育、房屋、輿論等),以至專業團體及功能組別,以「新陣線之友」的身份踴躍加入。上述幾個政黨的資深成員,既要有議會的從政經驗,又要有接受政治任命的充分條件準備。

「新陣線之友」組織,應以區議會、鄉事會、專業界、教育界及公務員為對象,凡是愛國護港,擁護「一國兩制」,支持香港的建設和發展的香港人都可參加,預期可高達30萬人,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放低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爭取2047後延續「一國兩制」50年。

地區工作不離地,團結新舊香港人。民眾聯席接地氣,重點關心年輕人。這樣做,知難行易,一定可以耳目一新。

己庚動亂、政治海嘯、疫情爆發,既是無休止的嚴峻挑戰,亦是化危為安的良機。傳統的親中政黨應該團結起來,組成「建設派」,愛國護港謀發展,而不是自詡為「建制派」,被攬炒派掐造出「保守不作為」的錯覺。建設派需要擁有充沛的權力資源,期望能令香港成為終極的贏家,粉碎美國(還有英國)在國際上妄圖否定「一國兩制」、制裁香港的圖謀。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是意圖在國際上否定香港在貿易和金融以至國際條約參予等方面享有的優惠。國際社會如今存在不少暗湧,美國(和英國) 妄指香港已等同內地城市,其終極目的就是要否定香港獨特的「一國兩制」的特殊地位。

傳統的親中派因為泛民派議員「鬧辭」,已經成功取得立法會絕對控制權,只有短短8個月的黃金檔期,不可沾沾自喜。以目前形勢觀察,特區政府能否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有所作為,例如推動通過23條本地立法,推行司法界、教育界、輿論界和民生界的有效改革?不少人存疑。特區政府防疫抗疫手忙腳亂,已可舉一反三,是否能力不逮,需要求助於中央?不言自明。

建設派組成新陣線,作為新興的護港建港的力量,應開宗明義、團結友黨、發展黨友,造成浩大的聲勢。建設派之間,團結一致向前看,攜手共進謀發展,不應惡性競爭,更不應「扮反對派」(那是百分百政治幼稚病,荒唐透頂)。

回歸23年了,傳統的親中派現在是時候對新香港人的政治參與抱開放、歡迎的態度,熱烈支持,協力互動。大家都是香港人,不分新與舊。民建聯、新民黨、經民聯、自由黨和工聯會等,不應視新香港人為對手,應和他們攜手。傳統的親中派不可高估自身在新時代之下的政治位置及前途,對新香港人,特別是中環商界精英,要誠心合作,互相支持。

23年來,時移世易,中資專業人士「佔領中環」是良性發展的必然現象,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今後無論是通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或內地學生申請「非本地畢業生留港或回港就業安排」,這些在港定居七年後最終取得永久居民資格的新香港人,是愛國護港謀建設的新血,只會不斷壯大自身的力量,不可逆轉。新香港人和舊香港人,最終一定要、也一定會融為一體,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新香港人,特別是中資背景的新的中環精英,與傳統親中派的融合,客觀上就是今後27年香港的歷史任務,必須完成,也必會完成。這是香港浴火重生的必由之路。

2021年,護港建港的新舊力量之間容或有內部矛盾,但這是香港政治版圖的調整,是人民內部矛盾。隨着形勢發展,香港民主黨宣布解散亡黨的日子,帶來的震盪,只會是微波漣漪。

 

 (來源:點新聞)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