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從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看香港文化人心回歸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1年3月31日

今天是童第周教授逝世42周年的日子。他是我國著名的胚胎學家,生物學家和教育家;是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今年亦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張伯苓逝世70周年和「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出生120周年。他們都是中國近代引進西方文化思想,激勵中國人追求進步,發奮圖強的優秀知識分子。中國近現代在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方面都人才輩出,不必妄自菲薄,並非矮人一截。

本人建議,香港的中學生和大學本科生,除了自然科學和創新科技方面要努力不懈之外,一定要同時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學習中國近代知識分子,深入了解他們的人生歷程,從中汲取經驗,作為參考和指引。本人過去數十年來,對以下12位無問西東,學貫中西的才子十分敬佩。現在羅列出來,供香港的年青人參考。他們是馬相伯,康有為,蔡元培,梁啟超,張伯苓,梅貽琦,陳寅恪,竺可楨,晏陽初,陶行知,胡適之和梁漱溟。這12才子,最早出生在1840,最遲出生在1893;最先逝世在1927,最晚逝世在1990,人生跨度長達150年。他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滄海桑田。這12才子之中,壽命最短的是梁啟超,只活了56歲,但他著作等身,影響深邃,是本人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香港的所謂通識科,或應稱為德育科或教養科,應該全面加強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教學,尤其應該以偉人的行止和事跡,活動和著作為中軸以貫穿中國過去200年來追求現代化的歷程。這樣才真正能夠讓香港的年青人最終真正達致文化回歸和人心回歸。路遙遠,我們一起走。

回顧過去180年,頭20年經歷鴉片戰爭,是西方到來敲中國大門的前奏。中國正式被船堅炮利的西方打翻在地,正式來說是從1860年(庚申)開始。當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火燒圓明園,滿目瘡痍,生靈塗炭,如同今天的敘利亞。從此中國門戶大開,屢戰屢敗,列強橫行霸道,予取予攜。中國人尋求救國之道,在黑暗中摸索。為了維新自強,洋務運動,惡補西方的新知,以避免被亡國滅種。從1860到1920,歷經八國聯軍入侵和五四運動,波瀾壯闊,可歌可泣。從那時候開始,中國一直面對的問題,是走什麼道路以救亡圖存。是全盤西化,還是尋找適合自己的一條新路?這問題到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當前中華民族面臨最關鍵的問題,是中美兩大體系的對決,已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

從1920到1980的又一甲子,這期間中西方文化激盪,反映在國內,是國共之間的分裂對立,是資本主義私有制還是社會主義公有制適合中國的問題。這個關乎國家民族前進發展的道路和制度的核心問題,直到現在仍未完全解決。關鍵是台灣還未回歸,國土尚待統一。台灣回歸祖國,是民族的使命,是當代中國200年這個歷史階段最重要的里程碑。美國人不會理解我們這個巍巍中華的民族情意結,不會明白我們永懷忠孝的華夏報國魂,那是他們的無知。「台獨」分子妄圖分裂,「港獨」分子胡纏瞎鬧,逆潮流而動,不懂歷史是他們最大的盲點,可憐可恨。如果我們從大歷史的角度看,最終台灣一定回歸祖國,兩岸之間,兄弟相逢,定會一笑泯恩仇。而且這個步伐已越走越堅實,估計幾年之內,石破天驚。到本世紀中葉,中華民族一定會全面復興,天下大局定於吸收了西方長處之後的中華文明。用現代的語言來描述,就是中華民族走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

42年前的今天,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正式提出四個堅持。第一,堅持社會主義。第二,堅持人民民主。第三,堅持共產黨執政。第四,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四個堅持,歷經42年艱苦卓絕的嘗試,在理論上日益深化,在制度上日益完善,迎來中華文化在嶄新的平台上全面復興,道路越走越寬廣;改革開放,建設發展,更是永遠在路上。

特區政府的由愛國者組成的管治團隊,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視上述文化回歸和人心回歸為香港今後25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不是隨便說說。

二百年來走過,共此崢嶸歲月。

春風牡丹庭院,無悔天地山河。

 

 

 

 

文章來源: 點新聞 2021-3-30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