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方略品評
香港各大學需重新定位,"為中國而立",服務國家發展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1年11月24日

(原文發表於2021年11月23日)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國際大都會,大學有高度國際化的學術環境與及和國際接軌的科研方式。在「一國」主導之下「兩制」互動,有助吸引世界各地頂尖的科學家來香港工作,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的自主創新,理論研究,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轉化研究,從而推動國家長遠經濟和科技發展。

香港各大學的領導,有責任為國家科技創新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作為香港各大學的龍頭代表,香港大學的創校宗旨是,自1911年創校以來過去110年,歷經幾番風雨,18萬校友遍布全球,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香港各大學,現在是時候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新時代的歷史階段重新定位,在國家和國際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和支撐。學術界和科研界在全球範圍內現正臨歧覓路,原因是過去4年來美國為了打壓中國的和平崛起,正瘋狂針對華裔學者,學術界和科研界風聲鶴唳,對國際間的學術和科研工作帶來破壞。越是涉及高新科技的原創研究越是危險,大有上世紀50年代「麥卡錫時代」白色恐怖的氛圍。這趨勢正逐漸形成,有長期化和偏激化的危險。不少海外華裔學者尤其是留美一族紛紛考慮回國,其中一個較優的落腳點就是香港特區。

港人認為,現在是時候香港各大學重新檢討定位,在「為中國而立」和國際化之間,在學術自由和科研方向之間,在院校自主和政府規劃之間,找出一個高層次的平衡點。關鍵是香港各大學怎樣在新時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國際化的精準立足點。在美國充滿敵意地力圖切割阻斷和中國的學術及科研跨國交流合作的大環境下,如果仍然純粹標榜理想上的「國際化」,只是主觀「單思病」,沒有客觀操作性。

廣義來說,香港的大學教育在「一國兩制」新階段的方向尋覓,是超大重災區,25年來方向迷失,越演越烈。香港的大學校長多番更易,從路祥安事件到坐龍椅事件,從聘用不懂國情的英藉校長到不懂港情的美藉校長,發展到激進學生標榜暴力自傲,無恥教師曲解自由談性,法律教師宣揚「違法達義」號召「佔中」和「港獨」,科研教師縱容暴亂學生盜取危險化學品,黑雲壓城,烏煙瘴氣。其它問題北京可以不具體管,但對香港教育界不能不管。對大學領導人選及其工作,事涉年輕一代的前途和香港特區的命運,大學校監的角色如何重新界定,要有新思維引領新航向。

《易經》:物極必反、盛極必衰。老子說:「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香港各大學現在是時候深刻反省,撥亂反正,不可忘記2019年11月在個別大學校園內發生暴動的慘烈場面,不可因為事過境遷,假裝可以翻篇。哀其不幸,恨其不爭。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大學領導的責任十分艱鉅,不可推卸。

香港國安法立於敵對勢力盛極必衰的關節點。過去17個月,摧枯拉朽,教協、支聯會、學聯和各大學被狂熱分子騎劫的學生會等組織紛紛瓦解。大學是領頭羊,港人認為,現在應及時逐步徹底改造大學校內的風氣。融合到大灣區是大學教育界的基礎戰略方針。堅持一國主導,就是重拾初心,「為中國而立」,堅持兩制互動,就是牢記使命,「精準國際化」。

除了致力學術和科技研究之外,香港的大學應致力培養新一代特區接班人,愛國者護港治港建港。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大學教育目標定位,都是培育新一代接班人的家國情懷,不言而喻,無一例外。回歸前香港殖民地教育制度,各大學都是英語教學為主,國際招聘教授,硬件設備一流,畢業生出國留學,或移民美歐不再回流,或返港服務美歐機構。那是舊常態。如今時移勢易,現在是時候調整步伐,細想從頭。一旦對大學發展新方向達成共識,隊伍重整,融入到大灣區重新出發,不在話下。行見香港各大學在大灣區的分校遍地開花,粵港澳攜手,立足華南成為印太地區國際高等教育樞紐之一,可媲美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和矽谷灣區的高等教育,產學研用一體化。港人深信,香港的高等教育底子深厚,假以時日,前景光明璀璨,一定成功。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