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朱元璋的初恋竟是一寡妇?为娶她几次丢掉脸面,生下一子堪称“战神”
书中文史屋
微信号
2024年6月12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6月6日)

朱元璋的后宫里,有史记载的胡氏妃子就有好几位。

 

 

这里想说的是其中两位。

 

 

一位是年龄最小的胡贵妃,另一位则是年龄最大的胡充妃。她俩并无什么交集,但她们都侍奉在朱元璋左右,伴君如伴虎,命运注定不一般。

 

 

然而,大小胡妃的结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

 

先说年龄小的胡贵妃,她是明初将领胡美的女儿。胡美再未遇到朱元璋之前,最早为陈友谅帐下效力。陈友谅很是看重胡美,任命他为江西行省丞相,守卫龙兴。

 

 

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今江西九江),派人去招降胡美。

 

 

胡美趁机提出要求,可以投降归顺,但我原有的部队不能遣散,必须要由我指挥。否则,此事免谈。

 

 

真是好大的口气!朱元璋当着使者的面,刚想要发怒,刘基见状不妙,便偷偷踢了朱元璋一脚。

 

 

朱元璋这才渐渐冷静下来,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他大笔一挥,给胡美写了封长长的回信,对于其提出的要求,则一口答应下来,还发自肺腑地句句说明其中利害。

 

 

胡美看到了朱元璋的诚意,从此跟着他忠心不二,就连亲外甥欲叛乱之事也对其和盘托出。

 

 

建国之后,为表彰胡美的忠贞,朱元璋纳了其女为贵妃。

 

 

然而,洪武十七年(1384年),胡美进宫看望女儿,朱元璋却因此勃然大怒,居然以“秽乱宫禁”之罪赐其自尽。

 

 

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胡美被卷入了胡惟庸谋反案,朱元璋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肯放过一万”的想法,对自己的老丈人痛下杀手。

 

 

而胡贵妃的结局历史上并无记载,大概也好不到哪里去。

 

 

 

2

 

 

朱元璋如此杀伐果断,年轻时却对一个寡妇念念不忘。

 

 

为了得到她,朱元璋好几次丢掉脸面,前去迎娶,却遭到无情拒绝。

 

 

当初濠州城内,定远卫都指挥胡泉之女胡氏,芳龄二八,生得明艳动人。她出身于官宦之家,前来求亲的人络绎不绝。

 

 

此时朱元璋刚从皇觉寺逃出来,来濠州城投靠郭子兴的红巾军。

 

 

美貌的胡氏偶然一出现,朱元璋为之侧目。

 

 

可是,一个现实摆在眼前,两人身份悬殊,况且现在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去做,哪能纠结于儿女情长?

 

 

等到朱元璋娶了马皇后,逐渐在濠州城内站稳脚跟,手底下掌管了些兵,在外也有了声望。

 

 

朱元璋没有忘记他的“初恋”,听说胡氏女嫁人后不久就守寡了,于是“欲纳之“

 

 

其母不从。原来,胡氏的母亲有点嫌弃朱元璋一穷二白的出身,况且他正干着造反事业,一不小心就脑袋搬家,胡母可不想把女儿往火坑里推。

 

 

而朱元璋把注意力集中在战场上,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多年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打败陈友谅,成了江南地区势力最强的枭雄。

 

 

意气风发的朱元璋随军在淮安,四处打听到胡氏女仍在守寡还未嫁人,他又特意派遣人来求娶。

 

 

此时,胡母换了一副面孔,屁颠屁颠地亲自去送女儿到朱元璋身边,对女婿极尽恭维。

 

 

朱元璋费尽周折,这才得到了曾经的初恋,他心满意足地“纳之,立为胡充妃。”

 

 

 

这件事被记载在《明朝国初事迹》中,这卷史书是《明实录》的草本,所记载之事大多为真,也就是说这位胡充妃,极有可能是朱元璋的“初恋”。

 

 

3

 

 

1364年,即陈友谅死后一年,朱元璋率大军进攻其老巢武昌。

 

 

没过多久武昌城被攻破。捷报传来,胡充妃正好生下一子,朱元璋喜形于色,他指着武昌城说:“等到这个孩子长大,就把这块地封给他!”

 

 

 

子长,以楚封之。

 

 

这个孩子就是朱元璋第六子,楚王朱桢

 

 

朱桢是明朝为数不多文武双全的藩王之一,从小天资聪颖,性情稳重,又爱好学问。

 

 

他在18岁时就初露锋芒,一举平定了大庸(今湖南张家界)蛮夷叛乱。

 

 

三年后,朱桢随汤和,周德兴出兵,征讨多方蛮夷,连驰骋沙场多年的汤和都对他赞不绝口,夸他有勇有谋。

 

 

对此朱元璋甚是欣慰:“汤和言尔有谋略,真吾子也。”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初在平定内患方面,还真少不了朱桢的功劳。

 

 

因此,朱元璋对朱桢委以重任,不仅将武昌这个战略要地交付于他,还让他掌握多方兵权。

 

 

另一方面,武昌距离京师并不远,若京师发生紧急情况,朱桢也能迅速勤王。

 

 

然而,在“靖难之役”时,朱桢却选择了按兵不动,他以明哲保身的态度来旁观这场“叔侄皇位之争”

 

 

 

 

不得不说,朱桢的目光还是长远的,他“坐视不管”的行为,使朱棣对这个弟弟待遇优厚,从而让楚王这一脉,200多年子孙延绵不断……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