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奇、趣、妙、識
老漢拏出80多年前的欠條,紅軍借了四百大洋,如今該還他多少錢
佚名
資料提供者
2021年4月7日

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國家經歷過許許多多的戰爭,很多革命先輩為了保家衛國,犧牲在戰場之上。

在那段艱苦的歲月,紅軍隊伍也過著緊巴巴的日子,有的時候軍糧不夠吃了,還會和當地的老百姓借糧,只要有糧食了,馬上就會還給老百姓。在80多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的後人拿欠條討要,這是怎麼回事呢?

俗話說好藉好還,再藉不難,我們如果和別人借了東西,尤其是錢財方面,一定要講誠信,在規定的時間內,把東西或者錢還給人家,這樣等你下次在需要幫助的時候,人家才會毫不猶豫地幫助你。

紅軍是一支紀律嚴明的隊伍,對百姓非常親善,從不拿人民的一針一線,而這張85年前的欠條,之所以一直沒還,是有原因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這張欠條的由來。

那時在2015年,一位年邁瘦弱的老人來到了孝感市政府,他神情有些拘謹,給人一種手無足措的感覺。工作人員看到老人後,便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老人抬頭看了看和善的工作人員,緊接著就從衣服的內兜里拿出一張泛黃的紙條,並且顫巍巍地把紙條打開,遞給工作人員看。工作人員接過紙條,仔細地辨認了上面的內容後,感到十分驚訝。

工作人員之所以感到驚訝,是因為這張紙是一張85年前的欠條,上面的內容寫著“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特務營今借楊長根老人400元大洋”,工作人員也不敢擅作主張,於是他先讓老人坐下一會,自己去請示領導。

領導過來後,與老人進行了交談,詢問這張欠條的來歷。老人緩緩地開口,說這張欠條是我爺爺留下的,上面的出借人楊長根就是他的爺爺。他又接著說,當年有一支紅軍隊伍駐紮在他們村子附近,這支隊伍非常有素質,對村民們也別好,有時還會幫村民幹活,村里的老百姓都打心眼裡喜歡這支紅軍隊伍。

這支隊伍利率嚴明,從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而且他們的生活非常艱苦,有時候糧食會不夠吃,老百姓知道後,特別心疼這些保衛人民的紅軍,於是紛紛把自己家的糧食送給他們。但是,紅軍也知道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糧食也不那麼充裕,所以他們從來不白拿老百姓的糧食,每次都會寫一張欠條,等有了糧食之後,馬上還給百姓。

就這樣,這支紅軍隊伍與村里的百姓相處得特別融洽,真的就像我們常說的那樣,軍民魚水情,大家互幫互助,日子才會更好過。隨著戰爭的需要,這支隊伍需要擴編,人員增加了,但是卻沒錢買裝備,於是隊伍的指導員就向村里的百姓借錢。老百姓知道紅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所以大家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可能地把錢借給紅軍。

在這些借給紅軍錢的百姓中,有一個名叫楊長根的村民,他把自己多年來積攢下的四百塊大洋都藉給了紅軍。當時,紅軍指導員非常感動,他沒想到自己的號召,居然有這麼多人支持他,甚至楊長根會一下子拿出四百塊大洋借給紅軍,這在當時來說,已經是一筆巨款了。指導員收下了楊長根的錢,並且給他打了一張欠條,並保證以後隊伍有錢了,會立馬還錢。

後來,這支紅軍隊伍接到緊急命令,需要撤離這個據點,這一走便沒有再回來。楊長根手中雖然留著欠條,但是從來沒想過讓紅軍還錢的事情,只是把它當作紀念,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這樣就傳到了楊老漢的手中。楊老漢一直妥帖地保存著這張欠條,由於晚年生活窘迫,實在是迫於無奈,才拿著這張欠條找到孝感市政府,希望政府能夠給予一定的幫助。

市政府的領導聽了楊老漢的一番講述,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也非常的重視這件事,但是也不能盲目地把這筆錢還給楊老漢,因為政府拿出的每一筆錢都是要有理有據的。

後來,經過多方調查取證,這支紅軍隊伍在1927年至1930年確實在鄂豫皖地區駐紮過,後來因為軍隊整合,紅一軍和紅十五軍合編為紅四方面軍,所以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特務營的番號就不存在了。從時間、地點、借款人來看,都和前欠條上的內容吻合,所以楊老漢手中的欠條是真實有效的。

經過湖北省孝感市政府的決定,按照一塊大洋100塊人民幣的匯率,四百塊大洋就是四萬塊錢,於是就向楊老漢償還了四萬元人民幣。楊老漢拏到錢之後,非常的激動,也感謝孝感市政府,讓自己的晚年有了保障。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在戰亂年代,百姓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依然能夠拿出自己錢,去幫助紅軍,這說明軍民團結一條心,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紅軍才能打勝仗,才會有了之後的新中國。

 
 
 
 
 
 
 
文章來源: 汗青史籍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