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2021年10月怡居花絮

對施政報告樓市期望及回應

 May Lam

新一份施政報告著重長遠房屋供應,如規劃「新界北都會區」,可提供約92.6萬個住宅單位,並爭取未來10年以約170公頃土地興建10萬個私人住宅單位。

施政報告內容著重於供應較多公營房屋,對私樓供應相對較少。加上基建及未來長遠供應主要集中於新界區,新界於各項大型基建的支持下,樓價相對穩健。其中白石角及洪水橋兩區皆會新增鐵路網,對該區樓價必定起支持作用。而施政報告未有對樓市加或減辣,掃走了市場疑慮,相信十月份一二手成交量將逐步回升。

施政報告建議於白石角新增東鐵站,預期樓價升幅優於大市。白石角內共8個住宅項目,提供逾8000個住宅單位,及科學園逾15,000工作人口,單靠現時巴士及小巴線,早以不勝負荷。新增白石角站,對區內居民可算是一大喜訊,所謂「路通財通」,以往鐵路開通,必定對區內樓價起帶動作用。如今年通車的屯馬線,已令宋皇臺站的傲雲峰平均實用呎價於年內上升逾15%,明顯優於大市。於現今環保概念及交通便捷的大前題下,白石角新增東鐵站,必帶動區內物業的買賣及租賃市場。

Irene Lau

特首發表任職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為了滿足香港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需要,政府雖進行了大量城市規劃工作,但亦有不足之處,例如未能達致職位平衡自給自足的目標。近年更因議會的激進對抗,令城市規劃工作舉步維艱。

甚麽「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甚麽「明日大嶼願景」等大型區域發展等等,都只是好高騖遠、紙上談兵的伎倆。只談遠景不談民生,目前境況解決不來,香港地價樓價只會步步上升,市民為未能上樓而導致怨氣更重。在這一份忽視目前社會困局和貧富懸殊的施政報告,樓市還望下調嗎?

Jacky Lam

看完2021年的施政報告的摘要後,我個人認為往後的樓市將會平穩發展,在內地的維穩措施下,是絕不會允許香港的經濟及政治環境發生動亂的。現屆政府主要工作是推動經濟發展與內地接軌,在內地經濟增長帶動下,香港經濟應不會向下調整;而房屋政策明顯是著重增加土地供應。雖然土地供應增加,但我認為樓價應該不會向下調整,主要是整體經濟有支持,整體失業率及息率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樓市還是有支持的。但不明白的是主要政府官員在媒體上提出在未來發展中增加市民的最低居住面積,並設有最低標準,但政府能保證市民有足夠能力支持此項建議嗎?

John Ma

談到特首林鄭月娥任期內最後一份的施政報告,個人覺得她已自知連任無望,對任內樓價攀升、私樓落成量不足、民生政策欠缺對症之藥的情況下,只能自吹自擂,引導群眾著眼於她遠期的策略,而忽視目前社會出現的困局。

她提出新增三十多萬個公屋單位以解決房屋問題,但可能只有三分一能夠在首五年落成。對於私營房屋,包括發展鐵路物業,她表示會爭取未來十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以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方式,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十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好一個三十多萬個公屋單位首五年落成好一個十年十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用地供應!那麼近這一、兩年呢?實在是遠水不能救近火。

更甚是, 說基於公屋資源須公平分配的考慮,不能重推「租者置其屋」,更不能大量重建舊屋邨等等,只談遠景,任由樓價攀升而陷民生於水深火熱之中不顧,實在令人氣憤。

Mandy Ng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土地政策,提出了加大興建公屋量及興建北部都會區。這次新施政報告建屋量高於當年的八萬五建屋計劃,林鄭月娥宣布已經覓得350公頃土地,可以在未來10年興建約33萬間公營房屋。

從數字上去看,大量供應會帶動樓價下調,但實際開發土地、規劃及收地極之耗時,由現時開始規劃至新屋動工,估計至少要十年八載。所以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的建屋量,短期來說不會動搖樓價,至於中長期也得看政策的執行力度。

Sandy Ng

2021施政報告政府推展《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計劃把香港北部改造成活力十足和具吸引力的地區,為房屋、科技發展及其他產業提供更多土地連接深圳前海。如果能夠落實,深圳加香港,中國最頂級的都市圈及一個超越北京上海的超級巨無霸將會誕生!對香港注入一股強心針,不用再怕無地起樓無地發展。發展策略著重雙城三圈運輸基建先行,增加創科用地,發展農業,開創就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增加房屋用地,以及加強執行機制。「北部都會區」是首份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由香港特區政府編制,在空間觀念及策略跨越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它充份體現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思維,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佔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香港將會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城市,將會令樓市更加平穩,年輕人上車會變得容易,公私營房屋分配變得均衡,我個人認為長遠來說是一件好事。